字好书
烛影摇红 其一 正月十四夜

《烛影摇红 其一 正月十四夜》

时间: 2025-05-02 12:17:07

诗句

绮户寒轻,千门不闭楼台晚。

丽谯吹歇罢葳蕤,九陌香尘满。

何处箫声近远。

试华灯、春风庭院。

闲身天许,游冶场中,流连歌管。

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

翠眉低唱漏声沉,绛烛西窗剪。

此夕人移物换。

频搔首、霜侵鬓短。

月明依旧,火树光摇,星桥烟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7:07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其一 正月十四夜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绮户寒轻,千门不闭楼台晚。
丽谯吹歇罢葳蕤,九陌香尘满。
何处箫声近远。试华灯春风庭院。
闲身天许,游冶场中,流连歌管。
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
翠眉低唱漏声沉,绛烛西窗剪。
此夕人移物换。频搔首霜侵鬓短。
月明依旧,火树光摇,星桥烟暖。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华丽的门窗轻轻关闭,楼台上仍未落幕,夜色愈加深沉。美丽的乐声停止,花香弥漫在九条街道之间。箫声传来,似远似近。试问庭院里的华灯在春风中摇曳。闲暇之时,正好在游乐场中徘徊,流连于歌声和乐器之中。暗自回忆往年,那团圆的男女在清夜中共宴欢聚。翠眉低唱,漏声沉沉,染着红烛的西窗恰似剪影。这一夜,人事已变,频频搔首,白霜侵染鬓发已短。月仍明亮,火树的光影摇曳,星桥上烟雾缭绕,暖意融融。

注释:

  • 绮户:华丽的门窗,象征着富贵与繁华。
  • 丽谯:美丽的楼阁。
  • 葳蕤:形容植物繁茂,生机勃勃。
  • 九陌:形容街道众多,喻繁华热闹。
  • 箫声:古代乐器,音色悠扬,常用于表达情感。
  • 团圞:团圆,象征着亲友相聚。
  • 翠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含有美丽的意味。
  • 绛烛:红色的蜡烛,象征着热烈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词人,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词常常描绘社会生活、节令风俗与人间情感,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写于明代的正月十四夜,正值元宵佳节。此时,月明灯亮,正是人们欢聚、赏灯、共度佳节的时刻。诗中表现了对往年团圆的思念与感慨,反映了人事变迁与时光流逝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夜晚场景,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开篇以“绮户寒轻”引入夜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微妙的寒意,接着“千门不闭楼台晚”展示了繁华夜景,楼台不闭,暗示着热闹的人群和悠扬的乐声。诗中描绘了香气四溢的街道和箫声的起伏,渲染出一种温暖而浪漫的氛围。

“闲身天许,游冶场中”则表现出诗人对游乐生活的向往,流连于歌声之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悠闲与快乐。然而,接下来的回忆“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则突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感叹时光的流逝,团圆的美好背后隐藏着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对比、隐喻等,使得诗歌在表面欢快的气氛下,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反映出人间的无常与岁月的流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绮户寒轻,千门不闭楼台晚。

    • 诗的开头描绘了寒冷的夜晚,华丽的门窗轻轻关闭,暗示日暮时分的静谧与温馨。
  2. 丽谯吹歇罢葳蕤,九陌香尘满。

    • 优美的乐曲停止,花香弥漫在街道上,展现出夜晚的繁华与生机。
  3. 何处箫声近远。试华灯春风庭院。

    • 箫声飘荡,似近似远,试探着华灯在春风中的摇曳,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情感。
  4. 闲身天许,游冶场中,流连歌管。

    • 诗人自在地游乐于场中,沉浸在歌声与乐器中,描绘出欢乐的场景。
  5. 暗想当年,团圞儿女清宵宴。

    • 回忆往年与亲友团聚的美好时刻,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6. 翠眉低唱漏声沉,绛烛西窗剪。

    • 形象描绘出女子低吟浅唱,红烛映衬出夜的静谧。
  7. 此夕人移物换。频搔首霜侵鬓短。

    • 此时此刻,人事已变,诗人感叹岁月流逝,白霜侵染鬓发,流露出无奈。
  8. 月明依旧,火树光摇,星桥烟暖。

    • 月亮依旧明亮,火树的光影摇曳,星空下的温暖烟雾,展现了夜的美丽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绮户寒轻”与“千门不闭”,形成对比。
  • 比喻:将“火树光摇”比作繁华的夜景,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如“流连歌管”,使无生命的乐器具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明亮与宁静,寓意团圆与思念。
  • 火树:象征着繁华与热闹,代表节日的欢庆。
  • 箫声:象征着情感的寄托与悠远的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元宵节
    • C. 清明节
    • D.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绛烛”是指什么?

    • A. 红色的蜡烛
    • B. 蓝色的蜡烛
    • C. 绿色的蜡烛
    • D. 白色的蜡烛
  3. 诗人对往年的团圆宴会有何感慨?

    • A. 高兴
    • B. 忧伤
    • C. 无所谓
    • D. 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乡愁与思念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 杜甫:描绘了月夜下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 苏轼: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强调了人生哲理与乐观态度。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通过春夜的繁华描绘,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拟古 昨填牡丹词,意有未尽,更赋一律 开岁 南楼令 老友刘景仪,去秋以星术之书推测年 五子咏 其四 陈处士元水 上善 题先公遗诗后 学古三首赠胡承之归关中 其三 来青轩示青崖 波斯短歌行译笺 其六十二 留别东郡诸僚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养艳 振动 家长理短 木字旁的字 安然如故 知地知天 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末学陋识 靑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社会形态 釒字旁的字 挂肠悬胆 天昏地暗 回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