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5:40
居夷行
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
巴陵十月江不平,万里北风吹客倒。
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
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扬州云气郁不动,白首频回费私祷。
后胜误齐已莫追,范蠡图越当若为。
皇天岂无悔祸意,君子慎惜经纶时。
愿闻群公张王室,臣也安眠送余日。
遭遇战乱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太平盛世的快乐;身处夷地,更加觉得中原的好。巴陵的十月,江水波涛汹涌,北风吹得旅人东倒西歪。洞庭湖的树叶稀疏,秋天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黄帝的乐曲已经停止,河流在阳光下闪烁。君山在岁末时偃蹇地横亘着,天色映照着湖南,白得像被扫过一样。人世间多有违背理想的悲伤,战乱未定,书生已老。扬州的云气郁郁不得散去,白发人频频回首,费尽心力祈祷。后来的胜利已无法追赶,范蠡图谋越国该如何是好。上天难道没有悔恨的意图?君子要谨慎地珍惜经纶之时。希望能听到群公张王的消息,作为臣子,我也愿安然度过余生。
作者介绍: 陈与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冷泉,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时期,作品常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他的诗风豪放,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次遭遇战乱,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居夷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战乱与和平的生活,表达了对中原地区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的开头便点出“遭乱始知承平乐”,直抒胸臆,令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巴陵的江水不平、北风呼啸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通过“洞庭叶稀秋声歇”与“黄帝乐罢川杲杲”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黄帝时代的繁荣对比,暗示着对昔日太平盛世的怀念。君山的描写则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沉思。
后半部分,诗人以“愿闻群公张王室”结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历史兴亡的沉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对战乱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范蠡”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