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吟二首

《鹧鸪吟二首》

时间: 2025-05-04 03:38:17

诗句

翠竹丛深啼鹧鸪,鹧鸪声更胜提壶。

江南江北常相逐,春后春前多自呼。

迁客销魂惊梦寐,征人零泪湿衣裾。

愁中间处肠先断,似此伤怀禁得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17

原文展示

鹧鸪吟二首 邵雍 〔宋代〕

翠竹丛深啼鹧鸪,鹧鸪声更胜提壶。 江南江北常相逐,春后春前多自呼。 迁客销魂惊梦寐,征人零泪湿衣裾。 愁中间处肠先断,似此伤怀禁得无。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的竹林深处,鹧鸪鸟啼叫,其声响甚至超过了提壶鸟。 无论江南还是江北,它们常常相互追逐,春天之后春天之前,它们多自顾自地呼唤。 被贬谪的客人因惊梦而心神不宁,远行的士兵泪水湿透了衣襟。 在忧愁中,内心先已断裂,如此伤感之情,怎能承受得住呢?

注释

  • 翠竹丛深:形容竹林茂密。
  • 鹧鸪:一种鸟,叫声独特。
  • 提壶:另一种鸟,叫声也很有特点。
  •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 征人:远行的士兵或旅人。
  •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或心神不宁。
  • 零泪:滴落的泪水。
  • 衣裾:衣襟。
  • 肠先断:形容极度悲伤,内心痛苦至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邵雍被贬谪或远离家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鹧鸪鸟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诗中“翠竹丛深啼鹧鸪”一句,以鹧鸪的啼叫声为切入点,引出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江南江北常相逐,春后春前多自呼”进一步以鹧鸪的习性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孤独。后两句“迁客销魂惊梦寐,征人零泪湿衣裾”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迁客和征人的同情,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竹丛深啼鹧鸪:描绘竹林深处鹧鸪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2. 鹧鸪声更胜提壶:通过对比鹧鸪和提壶的叫声,强调鹧鸪声的独特和响亮。
  3. 江南江北常相逐:以鹧鸪的习性来比喻人生的漂泊和无常。
  4. 春后春前多自呼:进一步以鹧鸪的自呼来象征人的孤独和自省。
  5. 迁客销魂惊梦寐:直接抒发对迁客的同情,形容他们因惊梦而心神不宁。
  6. 征人零泪湿衣裾:描绘征人的悲伤,泪水湿透衣襟。
  7. 愁中间处肠先断:形容内心的极度痛苦,先于外在表现。
  8. 似此伤怀禁得无:表达对这种伤感情绪的无奈和无法承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鹧鸪和提壶的叫声对比,突出鹧鸪声的独特。
  • 象征:以鹧鸪的习性和叫声象征人生的孤独和无常。
  • 拟人:将鹧鸪的叫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和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孤独、悲伤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竹:象征自然和生命力。
  • 鹧鸪:象征孤独和无常。
  • 提壶:象征对比和差异。
  • 迁客:象征被贬谪和流离失所。
  • 征人:象征远行和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鹧鸪”和“提壶”分别是什么? A. 两种鸟 B. 两种植物 C. 两种乐器
  2. 诗中“迁客销魂惊梦寐”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3. 诗中“征人零泪湿衣裾”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 王维《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邵雍的《鹧鸪吟二首》都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关注国家和社会,而邵雍则更多关注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有助于理解邵雍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赐节 野步 朝中措(应令锦林檎) 蜡梅 海棠 和潘倅新溪七首 不贪 借书戏作 公馆 春来葺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步三摇 本底子 以狸饵鼠 衣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魁卓 士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水浅不容大鱼 楚材晋用 战棹 零瘁 袭冶承弓 皮字旁的字 尊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