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宝林寺可赋轩

《题宝林寺可赋轩》

时间: 2025-05-03 16:03:28

诗句

十里山行杂市声,道傍无处濯尘缨。

宝林寺里逢修竹,方有诗情约略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28

原文展示:

十里山行杂市声,道傍无处濯尘缨。宝林寺里逢修竹,方有诗情约略生。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山路上,听到市集的喧闹声,路边没有地方可以洗净身上的尘埃。在宝林寺里遇见了修竹,才稍微感受到诗的情趣。

注释:

  • 十里山行:指沿着山路走了十里。
  • 杂市声:市集的嘈杂声,表示热闹的场景。
  • 濯尘缨:洗涤尘埃的饰带,暗指心灵的洁净。
  • 宝林寺:寺庙的名称,代表一种清幽的环境。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清雅和诗意。
  • 诗情:指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及的“宝林寺”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清静、修身养性联系在一起。修竹则常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和风雅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时代背景是社会动荡,文人多寻求山水之乐,借以陶冶情操。范成大在游历中感受到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因此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四句,描绘了作者在十里山路上的心境与体验。开头两句描绘了杂市的喧闹和尘世的纷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喧嚣与烦躁。接着转到宝林寺,遇见修竹,使得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安慰。诗中“宝林寺”作为一个静谧的场所,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提供了一个让人反思和感悟的空间。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世俗与自然的冲突,表达了作者渴望诗意生活的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里山行杂市声:行走在山路上,听到远处市集的喧闹声,暗示了作者对繁华生活的感受。
  2. 道傍无处濯尘缨:在路边没有地方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埃,表达了对尘世烦扰的无奈。
  3. 宝林寺里逢修竹:在宝林寺中遇见了竹子,象征着修身养性和对自然的亲近。
  4. 方有诗情约略生:在这种环境中,心中才稍微生出一点诗意,体现了自然对心灵的滋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歌通过市集的喧闹与宝林寺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环境对心境的影响。
  • 意象:修竹和宝林寺构成了清雅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喧闹市集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美好自然的追求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行:象征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
  • 杂市声:代表尘世的繁华与喧嚣。
  • 修竹:象征清高、宁静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宝林寺”象征什么? A. 喧闹的市集
    B. 宁静的修身养性之地
    C. 旅游景点

  2. “十里山行杂市声”中“杂市声”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市集的喧闹声
    C. 竹林的风声

  3. 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热爱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表现了诗人与山水的深厚情感。
  • 李白《庐山谣》:通过壮丽的山水景象,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壮志。
    对比这两首诗,范成大的诗在清幽与内心静谧的角度上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怀有寄代同行作 春行 和人游白云庄二首 其二 谢米雍丘元章见过 江夏秋怀三首 其二 寄题浔阳周氏濂溪草堂 送章邦杰移家余杭包家山 留题左顾亭二首之二 变竹枝词九首之八 和人伤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梦劳魂想 闭肆 匕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非字旁的字 包含昴的词语有哪些 谈笑有鸿儒 包含扣的词语有哪些 朱衣使者 犬吠之盗 赤口白舌 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彗汜画涂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乛字旁的字 上流社会 惧詟 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