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7:27
佳节倚秋城,朋曹晚相逐。
窃怜坎廪心,暂寓登临目。
日落故乡杯,霜寒游子服。
百里览山河,千年看陵谷。
生欣盛时康,追叹亡王促。
帝功颓九五,霸气消百六。
犹能识宫观,但见登樵牧。
纵酒在高楼,悲歌对乔木。
身同司马病,怀异步兵哭。
举头望长天,万里来鸿鹄。
默寻阶除降,独去归茅屋。
在佳节的秋天,我倚靠在城楼上,朋友们在黄昏时分相互追逐。
我暗自怜惜内心的苦楚,暂时寄托在登高望远之中。
夕阳西下,我举杯向故乡敬酒,秋霜寒冷,我身为游子只得披上寒衣。
纵览百里山河,千年历史尽在眼前。
我欣喜于国泰民安,却又感叹亡国之王的无奈。
帝王的功业已至颓废,霸主的气概早已消逝。
我仍能识别宫殿的轮廓,却只见到樵夫和牧羊人的身影。
在高楼上纵情饮酒,悲歌对着高大的乔木。
我与司马迁的病痛同在,思念那步兵的哭声。
仰望长空,万里之外的鸿鹄在飞翔。
我默默寻觅阶梯的尽头,独自一人返回茅草屋中。
逐句解释:
作者介绍: 高叔嗣,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感慨时光流逝与历史变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九日登城楼宋故都门》通过对秋天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既感受到节日的欢愉,又深感亡国之痛。开篇的“佳节倚秋城”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节日氛围,但随即转入对内心苦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中通过对日落、霜寒、百里山河的描绘,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描绘盛世与衰亡的对比时,诗人以“生欣盛时康”与“追叹亡王促”的对照,深切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惆怅。
在诗的最后,诗人仰望长空,思索人生的无常与归属,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透过一个节日的场景,折射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情感纠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逐句分析了诗歌的含义、情感、意象。每一句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历史的思考,构成了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日落故乡杯”通过比喻表现思乡之情,“百里览山河”则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日落故乡杯”中的“杯”指代:
答案: 1. B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更加强调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忧虑,而高叔嗣则在节日的欢愉与历史的沉重中找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