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登高河洑山

《九日登高河洑山》

时间: 2025-05-05 04:02:39

诗句

高阁俯苍崖,下有花源路。

料得避秦人,入山从此去。

潭水洗山肤,肤尽红霞露。

老蛟挟瘦石,千古盘涡怒。

溪上尽渔郎,谁识花流处。

事往白云新,人去青山故。

挂却茱萸囊,长啸倚丹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02:39

原文展示

高阁俯苍崖,下有花源路。
料得避秦人,入山从此去。
潭水洗山肤,肤尽红霞露。
老蛟挟瘦石,千古盘涡怒。
溪上尽渔郎,谁识花流处。
事往白云新,人去青山故。
挂却茱萸囊,长啸倚丹树。

白话文翻译

在高阁俯视苍茫的悬崖,下面有通往花源的道路。
想必可以避开秦人的追踪,从这里进入山中。
潭水洗净了山的肌肤,肌肤上尽是红霞的露珠。
老蛟夹着瘦石,千古以来在涡流中咆哮。
溪水边的渔夫,谁又知道花流的去处?
往事如白云般新鲜,人去山青显得古老。
我挂下茱萸的囊,长声高歌倚着丹树。

注释

  • 高阁:高楼,指高处的建筑。
  • 苍崖:高大的悬崖,形容山势的雄伟。
  • 花源路:通往花源的道路,象征着美好的去处。
  • 秦人:指古代的秦国人,可能暗喻战争或强权的压迫。
  • 潭水:深潭的水,形容清澈的水面。
  • 老蛟:传说中的蛟龙,象征着古老的力量。
  • 茱萸囊:挂着的装有茱萸的袋子,茱萸在古代常用作辟邪。
  • 丹树:红色的树,象征着长久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号退庵,晚号阮亭,出生于湖南,后移居于北京。他是“公安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主张诗歌应以自然和真实为基础,强调个体感受与主观体验。

创作背景

《九日登高河洑山》是在重阳节的日子,诗人登高远眺,感慨人生无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九日登高河洑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袁宏道通过高阁俯视苍崖的画面,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篇即以高阁俯瞩的视角,引导读者进入诗人的思维空间,接着描绘了通往花源的道路,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潭水洗山肤,肤尽红霞露”描绘了山水相映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老蛟的意象则引入了古老的力量与历史的沉重,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结尾处,诗人挂下茱萸囊,长啸倚丹树,既是对传统习俗的遵循,又表达了不屈的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思想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阁俯苍崖:高处的阁楼俯瞰着苍茫的悬崖,展现了高远的视野。
  2. 下有花源路:下面有通往花源的道路,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3. 料得避秦人:想必能避开敌人的追踪,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期盼。
  4. 入山从此去:从这里进入山中,暗示逃避现实的选择。
  5. 潭水洗山肤:潭水洗涤了山的肌肤,形容自然的清新。
  6. 肤尽红霞露:薄薄的露珠如红霞般点缀,描绘出美丽的景象。
  7. 老蛟挟瘦石:老蛟夹着石头,象征着力量与历史的沉重。
  8. 千古盘涡怒:古老的涡流咆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变的自然规则。
  9. 溪上尽渔郎:溪水边都是渔夫,暗示生活的忙碌与简单。
  10. 谁识花流处:谁又知道花流的去处,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11. 事往白云新:往事如白云般新鲜,提示人们珍惜当下。
  12. 人去青山故:人已离去,青山依旧,表现时间的无情。
  13. 挂却茱萸囊:挂下茱萸囊,代表传统习俗。
  14. 长啸倚丹树:长声高歌,倚靠着红色的树,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与不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潭水与蛟龙的描绘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传统的尊重,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过往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与视野。
  • 苍崖:表现出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 潭水:象征着生命的清澈与宁静。
  • 老蛟:代表古老的力量与历史的积淀。
  • 茱萸囊:传统习俗的象征,蕴含着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登高河洑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袁宏道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老蛟”象征什么?

    • A. 年轻的生命
    • B. 古老的力量
    • C. 自然的美丽
    • D. 生活的平静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九日登高河洑山》与杜甫的《登高》均描写了登高的场景,前者更侧重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哲理,后者则更为沉重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九日登高河洑山》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

相关查询

谢胡子远郎中惠蒲太韶墨,报以龙涎心字香 过金沙洋望小海 四月中休日闻蝉 早炊童家店 曲江重阳 道傍小憩观物化 行阙养种园千叶杏花二首 饭罢登山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凉结尾的成语 曰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包含邱的词语有哪些 走之旁的字 膨大 完善 長字旁的字 暴露无遗 呼天号地 文章憎命达 蚁溃 毛翎 家大业大 禁牒 百川朝海 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