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2:50
忆龙泉山(京师作)
王守仁 〔明代〕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我热爱龙泉寺,那里的僧人稀少而朴素。
我整天坐在井边,有时躺在松树下。
一晚离开这座山,三年便在车马中奔波。
我愧疚于岩下的泉水,朝夕都在清澈地流淌。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心学”的创始人,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道德的实践。
这首诗创作于王守仁在京师时,表达了他对龙泉山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追求清净心灵的哲学思想。
《忆龙泉山》是王守仁对龙泉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色的深情回忆,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以“我爱龙泉寺”直接表露情感,接着描绘了寺庙的环境与僧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清幽与孤寂的氛围。诗中“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则表现了诗人离开龙泉山后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曾经宁静生活的怀念与不舍。最后一句“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则是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泉水的清澈流淌让他倍感愧疚,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自我修养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守仁对自然与心灵的思考,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龙泉寺的描绘和对宁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反映了王守仁心学思想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忆龙泉山》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王守仁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龙泉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怀念与热爱
C. 愤怒
D. 无奈
“愧杀岩下泉”中的“愧”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高兴
D.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