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1:24
登大伾山诗
作者: 王守仁 〔明代〕
晓披烟雾入青峦,
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
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
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
高秋更上九霄看。
清晨披着烟雾走入青山,
山中的寺庙传来稀疏的钟声,万树显得分外寒冷。
千古的河流变成了丰沃的平原,
经过几年的风沙,地势自然而然形成。
水流穿过岩石,像龙的鳞片在动,
阳光绕着峰顶,像佛的顶光那样宽广。
宫阙在五云之中,直指北极的天空,
在高秋的时节,更要攀登九霄去观赏。
此诗中提到的“水穿石”形象,常用来比喻坚持不懈的精神。它反映了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流逝。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明代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后世称王阳明。他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强调“知行合一”的思想,其诗词作品也常带有哲理性,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登大伾山诗》创作于王守仁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游历大伾山时,王守仁感受到山水的壮丽和自身的渺小,因此写下这首诗以寄托自己的感悟。
《登大伾山诗》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同时也渗透着哲理的思考。诗的开篇以“晓披烟雾入青峦”引入,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青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随之而来的“山寺疏钟万木寒”,则通过寺庙的钟声与万木的寒冷,表达了山中清冷的静谧感。
接下来的“千古河流成沃野”,诗人用历史的视角审视自然的变迁,感慨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丰饶。而“几年沙势自风湍”则描绘了风沙对地形的影响,体现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水流穿石的景象象征着毅力与坚持,而日光洒落在峰顶,暗示着智慧与光明的普照。
最后两句“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将视野推向高空,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显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了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王守仁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感悟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同时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展现了自身的渺小与对宇宙的敬畏,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中“晓披烟雾入青峦”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水穿石甲龙鳞动”中的“水”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宫阙五云天北极”传达了什么样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