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答高廉同饮后见寄

《答高廉同饮后见寄》

时间: 2025-05-02 07:37:35

诗句

竹林清暑宴,客散独归时。

愁寄欢余别,醒惭醉后诗。

蝉催斜景急,鸟度广川迟。

何事闻钟处,劳君尚远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7:35

原文展示:

竹林清暑宴,客散独归时。
愁寄欢余别,醒惭醉后诗。
蝉催斜景急,鸟度广川迟。
何事闻钟处,劳君尚远思。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中享受清凉的宴会,客人们散去后我独自回家。
愁苦的情感寄托于欢愉的离别,醒来后觉得自己在醉中写的诗有些惭愧。
蝉声催促着夕阳的急促,鸟儿飞过广阔的河流却显得缓慢。
听到钟声传来,怎么会让你产生远方的思念呢?

注释:

  • 清暑:指清凉的夏天。
  • :宴会、聚会。
  • 愁寄:愁苦的情感寄托。
  • 醒惭:清醒后感到羞愧。
  • 蝉催:蝉鸣声催促时光流逝。
  • 斜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
  • 劳君:劳烦您。
  • 远思:思念远方的人或事物。

典故解析:

“竹林”常象征清幽的环境,古人多在此聚会、吟诗。诗中提到的“钟声”,可以引申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高廉)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次宴会之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与思索,反映了他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竹林宴会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高启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宴会的宁静与欢愉,随着客人的散去,诗人的孤独感随之而来,愁苦的情感油然而生。诗中提到的“醒惭醉后诗”,则表现了诗人在清醒后对自己创作的自我反思与羞愧,显示出诗人对诗歌艺术的严谨态度。后两联通过蝉声和鸟飞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结尾的“何事闻钟处”则引发对人生意义和远方思念的深思,整体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竹林清暑宴:描绘了一个在竹林中度过的清凉宴会场景。
    2. 客散独归时:宴会结束后,诗人独自回家的情景,暗示孤独。
    3. 愁寄欢余别:在欢愉的离别中,愁苦的情感依然存在。
    4. 醒惭醉后诗:清醒后对自己醉中写作的羞愧,表现自我反省。
    5. 蝉催斜景急:蝉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象征夏季的急促。
    6. 鸟度广川迟:鸟儿飞过宽广的河流,寓意时光缓慢流逝。
    7. 何事闻钟处:钟声引起的思考,象征人生的思索与远方的怀念。
    8. 劳君尚远思: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传达了友情的珍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客散独归时”与“愁寄欢余别”,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蝉声催促,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深刻思索,表达了孤独中的愁苦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清静与和谐,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夏天的流逝,寓意时间的无情。
  • 钟声:引发思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愁苦
    C. 平淡
    答案:B

  2. “蝉催斜景急”中的“蝉”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时间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孤独”主要体现在何处? A. 宴会时
    B. 客散时
    C. 归家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高启的诗与王维的《竹里馆》都表现了对竹林环境的热爱,但高启更多地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王维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和谐。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高启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 八年正月天庆节上清宫行香锡庆院御筵日扬辉有非烟非雾之云 内阁春帖子 仙姬怨 再徙西都咏青雀寄张升谏院 秋日送人西上 内阁春帖子 御阁春帖子 黄鹤楼歌 郡王阁端午帖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字头的字 包含嗜的成语 镂金错采 己字旁的字 雁家 以柔克刚 采字旁的字 緑粉 零结尾的成语 宝盖头的字 赍粮藉寇 髦民 开路先锋 囊橐累累 青字旁的字 故封识 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运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