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怀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义也

《秋怀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义也》

时间: 2025-08-02 00:15:52

诗句

短蓑榜轻舟,时过野僧舍。

长衫挂数珠,亦入法华社。

平生无拣择,生死均早夜,余年犹几何,久已付造化。

常嫌乐天佞,却肯退之骂,君看佛骨表,自是无生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0:15:52

原文展示

短蓑榜轻舟,时过野僧舍。
长衫挂数珠,亦入法华社。
平生无拣择,生死均早夜,
余年犹几何,久已付造化。
常嫌乐天佞,却肯退之骂,
君看佛骨表,自是无生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宁静画面:我身穿短蓑衣,乘坐轻舟,路过一位野僧的住处。我的长衫上挂着几颗念珠,亦参与了法华社(佛教聚会)。我一生没有挑剔过什么,生死早已无所谓,余生还有多少,早已交给了造化。常常嫌弃乐天佞(指那些迎合权贵的人),却愿意退而自谦,接受批评。你看佛的遗骨表明,这一切都是无生之道。

注释

  • 短蓑:指短的蓑衣,防雨的衣物。
  • 榜轻舟:小船,轻便的船。
  • 法华社:指佛教的法华社,修习佛法的地方。
  • 无拣择:没有选择,随遇而安。
  • 造化:指自然及命运的安排。
  • 乐天佞:指迎合与阿谀奉承的人。
  • 佛骨:佛教的遗物,象征着无生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数量庞大,风格独特,尤以诗歌著称。

创作背景

《秋怀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义也》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政治失意之时,诗中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我内心的反省。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渗透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短蓑与轻舟的生活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氛围。接着提到“生死均早夜”,表明了陆游对生死的看法,已然无所选择,似乎呈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余年的焦虑被“久已付造化”所平息,表现出对命运的接受与理解。

诗中提到“常嫌乐天佞,却肯退之骂”,这句透露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作者虽然对迎合的态度心存不满,却仍然保持了谦恭自处的心态,显示出其人格的高尚与豁达。最后一句“君看佛骨表,自是无生话”则是对生命和死亡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走向一种无生之境。

整首诗意蕴深远,将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交织在一起,表现了陆游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淡泊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短蓑榜轻舟:短蓑衣,轻舟行,描绘出诗人简单朴素的生活状态。
  2. 时过野僧舍:不经意间经过一位僧人的住处,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长衫挂数珠:长衫上挂着念珠,暗示着诗人对佛教的倾向与修身养性的追求。
  4. 亦入法华社:参与法华社,表明诗人的心灵寄托于佛教之中。
  5. 平生无拣择:一生未曾执着于选择,显示出一种无欲无求的态度。
  6. 生死均早夜:生死早已淡然,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7. 余年犹几何:对余生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8. 久已付造化:早已将一切交给命运的安排,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9. 常嫌乐天佞:对迎合和谄媚之人的鄙夷。
  10. 却肯退之骂:愿意接受批评,显示出谦虚的态度。
  11. 君看佛骨表,自是无生话:以佛教的智慧引导读者思考生死问题,达到一种无生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舟行,表现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对仗:诗句中有对仗工整的部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佛骨象征着超脱与无生的境界,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表现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中,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展现了陆游在晚年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蓑:象征着简单和朴素的生活态度。
  • 轻舟:代表着人生旅途的轻盈与短暂。
  • 法华社:象征着精神寄托和内心的追求。
  • 佛骨:象征着无生与超脱,揭示出佛教的哲学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短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衣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食物

  2. 诗中“常嫌乐天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迎合者的欣赏
    B. 对迎合者的厌恶
    C. 对迎合者的无所谓

  3. 最后一句“君看佛骨表”中的“佛骨”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遗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建筑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怀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义也》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主题上均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情感。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与对命运的接受,而苏轼则在叙述中更显豪放与洒脱。两位诗人都以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送惠雅上人西游 送僧往台岳 杭州送萧宝校书 上宣州沈大夫 宿陈处士书斋 泛溪 题仙游寺 雪夜与真上人宿韩协律宅 发凤翔后涂中怀田少府 上江州李史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娇声娇气 父子无隔宿之仇 爿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卑论侪俗 七步 牝哹鸣辰 臂力 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痛剿穷追 糹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儒彦 樵海 容和 包含朋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