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37
闲向颓檐昼负暄,
前峰忽听落啼猿。
未离文字非心眼,
欲证圆通有耳根。
翠羽每衔花入梦,
好风特为我关门。
胸中一事凭谁论,
将此身心报佛恩。
在阳光和煦的午后,我闲坐在斜屋檐下,
忽然听到前面的山峰上传来猿猴的啼叫。
离开文字的世界,并不是心灵的视野,
而是想要证明圆通的智慧,耳根是关键。
翠鸟每次衔着花儿飞入梦中,
微风特别为我关上了门。
心中所思之事又能与谁讨论呢?
我只希望能以此身心来报答佛的恩德。
道衡,明代诗人,生平事迹鲜有记载,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道教哲学色彩。他的诗风朴素而深邃,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山居环境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思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表现出一种从容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山居杂诗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内心的哲学探索。开篇“闲向颓檐昼负暄”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享受温暖的阳光,身心舒畅。而“前峰忽听落啼猿”则打破了这种宁静,猿啼声的出现使得诗人内心浮现出孤独感,似乎在与自然产生某种对话。诗中提到“未离文字非心眼”,在强调文字与心灵之间的关系时,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领悟的思考,深入探讨了“耳根”在理解世界中的重要性。
接着,翠鸟衔花入梦的意象,塑造了一种梦幻而美丽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而“好风特为我关门”则表明了诗人渴望宁静的心态。最后两句“胸中一事凭谁论,将此身心报佛恩”则是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归依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蕴含了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思索,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哲学层面的探索。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我内心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翠羽”指的是哪种动物?
A. 燕子
B. 翠鸟
C. 麻雀
D. 鹦鹉
“好风特为我关门”中的“关门”意指什么?
A. 关闭门窗
B. 安静环境
C. 与人隔绝
D. 迎接客人
诗人希望如何报答佛恩?
A. 用财富
B. 用身心
C. 用知识
D. 用名声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