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素庵壁间六首

《题素庵壁间六首》

时间: 2025-04-26 15:37:14

诗句

枯树熨秋竹,一帘捲霜藤。

山风长夜寒,兀兀挑青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14

原文展示

题素庵壁间六首

枯树熨秋竹,一帘捲霜藤。
山风长夜寒,兀兀挑青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枯树和竹子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萧瑟。一帘霜白的藤蔓轻轻卷起,窗外的山风在漫漫长夜中显得异常寒冷。诗人独自坐在灯下,挑动着青色的灯芯,照亮这个孤独的时刻。


注释

字词注释

  • :熨烫、平整,这里指枯树和竹子被秋天的气息吹拂,显得平整而萧条。
  • :卷起,形容藤蔓随风而动。
  • 霜藤:秋天的藤蔓,上面沾满了霜。
  • 兀兀:孤独、沉静的样子,这里形容诗人的状态。
  • :点燃、挑拨,这里指点燃灯芯。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秋冬时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艾性夫,生平不详,宋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表现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秋冬之际,诗人身处的环境可能是一个僻静的庵堂或山间小屋,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孤独的秋夜场景。诗中的“枯树”和“秋竹”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时光的流逝,而“一帘捲霜藤”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冷清。整个画面在秋风的吹袭下显得格外萧瑟,令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美。

“山风长夜寒”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氛围,长夜与寒风的结合,不仅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寒冷,也在心理上加深了孤独的情绪。诗的最后一句“兀兀挑青灯”,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时的坚韧与执着。挑灯夜读的意象,也隐喻着对知识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冷清的秋夜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可以说,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枯树熨秋竹:描绘了秋天干枯的树木与竹子,暗示生命的凋零。
  • 一帘捲霜藤:窗外的藤蔓被霜覆盖,给人以寒冷的感觉,进一步烘托孤独的气氛。
  • 山风长夜寒:长夜中,山风呼啸,冷意袭来,营造出孤寂的环境。
  • 兀兀挑青灯:诗人独自一人,挑动青灯,增添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枯树和秋竹比喻生命的衰败。
  • 拟人:藤蔓似乎有了情感,卷起的动作给人以生命的感觉。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树:象征衰老与死亡。
  • 秋竹:代表坚韧与冷静。
  • 霜藤:象征孤独与清冷。
  • 青灯:象征知识和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枯树”象征什么?
    A. 生机
    B. 衰败
    C. 繁荣
    D. 希望

  2. “长夜寒”中的“寒”主要指什么?
    A. 温暖
    B. 寂寞
    C. 寒冷
    D. 暖和

  3. 诗人“挑青灯”是在做什么?
    A. 睡觉
    B. 读书
    C. 写诗
    D. 吃饭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感悟。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艾性夫的《题素庵壁间六首》与王维的《鹿柴》同为描写自然的诗歌,前者侧重于孤独的情感,后者则更多表现宁静的自然气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内容为《题素庵壁间六首》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自述) 菊花新 南乡子(爱阁赋别二首) 好事近(赠赵制机) 洞仙歌(鹤林赋梅) 摸鱼儿(寿傅枢阁中李夫人) 摸鱼儿 摸鱼儿(寿觉非居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后春笋 无字旁的字 吞声忍泣 草字头的字 舌字旁的字 萧墙之患 竹字头的字 分钗破镜 齲字旁的字 欧打 贪饵丧生 贪官蠹役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惴惴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刀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