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3:48
九月梅花
作者: 张镃 〔宋代〕
寂历疏条叶未空,
忽惊冰靥照霜风。
秋来心事谁能领,
不向篱边数菊丛。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梅树的枝条上仍然挂着稀疏的叶子,突然被冰冷的霜风所惊动。诗人感叹秋天来临,心中满是忧虑,却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心事,因此他不愿意在篱边数着菊花。
“数菊丛”可以引申至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态度的隐逸情怀。
作者介绍:张镃,字希孟,号仲华,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初秋,正值梅花凋落之际,诗人通过梅花的景象,寄托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九月梅花》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梅花在秋风中的孤寂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首句“寂历疏条叶未空”以冷清的画面引入,暗示了秋天的萧瑟。接着“忽惊冰靥照霜风”则描绘了突如其来的寒风,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第三句“秋来心事谁能领”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似乎在问,谁能够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孤独感在诗中愈加明显,最后一句“不向篱边数菊丛”更是表明了他不愿参与世俗的喧嚣,宁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整首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中梅花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情感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内心情感的追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梅花与菊花)、拟人(心事似有灵性)、象征(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孤独,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与内心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冰靥”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霜冻
C. 暖风习习
D. 秋雨绵绵
“不向篱边数菊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B. 对孤独的接受
C. 对春天的渴望
D. 对友谊的珍惜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子
B. 梅花
C. 菊花
D. 玫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