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时间: 2025-05-02 06:00:10

诗句

不剪春衫愁意态。

过收灯、有些寒在。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

怕看山、忆他眉黛。

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0:10

原文展示:

不剪春衫愁意态。
过收灯有些寒在。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
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
怕看山忆他眉黛。
草色拖裙,烟光惹鬓,
常记故园挑菜。

白话文翻译:

我没有剪短春天的衣衫,愁绪依旧在。
经过收灯的时刻,心中感到一丝寒意。
小雨打湿了空帘,深巷无人,
杏花竟已提前出售。
白发的潘郎宽松的腰带,
我不敢看那山,想起了他的眉黛。
草色拖着裙摆,烟光掩映着鬓发,
常常记得故乡挑菜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剪春衫:春天的衣服没有剪短,象征着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
  • 愁意态:忧愁的神态。
  • 收灯:指夜晚结束时收起灯笼。
  • 早杏花:杏花提前盛开,暗示春天的来临。
  • 潘郎:可能指某个白发的男子。
  • 眉黛:形容女子的眉毛,通常为描画过的细长眉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潘郎”,可能是指某位在诗人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的人物,反映出诗人对过去恋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君谟,号松隐,宋代词人,擅长写词和诗,风格细腻,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常以清丽的笔调表现深厚的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正月十八,正值春寒之际,作者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过往情感的缅怀。

诗歌鉴赏:

这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春天的渴望。首句“不剪春衫愁意态”,便直接将愁绪引入,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而诗人却因某些往事而心生忧愁。接下来的“过收灯有些寒在”,通过“寒”字,渲染了夜晚的孤寂与冷清,仿佛在暗示春天虽已来临,但内心的寒意依旧未散。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细雨打湿了窗帘,深巷无人,显得格外萧索。杏花的早卖则是春天的象征,虽然春天已到,但诗人心中却难以释怀。

白发的潘郎和回忆中的眉黛,展现了对往昔恋情的怀念与依恋。草色和烟光的描写,充满了生活的细腻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蕴含着对春天的期待、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剪春衫愁意态:春天的衣服没有剪短,反映出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与愁苦。
  • 过收灯有些寒在:夜晚结束时,心中感到一丝寒意,暗示情感上的孤寂。
  •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细雨打湿了窗帘,深巷孤寂无人,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 已早杏花先卖:杏花的提前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诗人的忧愁却未消。
  • 白发潘郎宽沈带:描绘了一个白发男子,可能代表着过去的记忆。
  • 怕看山忆他眉黛:不敢面对山峦,因而想起了曾经的恋情。
  • 草色拖裙,烟光惹鬓: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常记故园挑菜:回忆起故乡的生活,增加了对故乡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忧愁相联系,通过“春衫”表达情感。
  • 拟人:赋予杏花人性,暗示春天的情感。
  • 对仗:如“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对过往的怀念。
  • 草色、烟光: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对故乡生活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潘郎”是指什么角色?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恋人
    c) 诗人的家人
    d) 不详

  2. 诗人对杏花的态度是什么?
    a) 喜欢
    b) 无所谓
    c) 伤感
    d) 恐惧

  3. 诗中“草色拖裙,烟光惹鬓”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景色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诗人的恋人
  2. c) 伤感
  3. a) 春天的景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史达祖与李清照在描写情感上都极具细腻,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女性视角的情感表达,而史达祖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结合。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史达祖诗词集》

相关查询

重游超化寺 浣溪沙 啖鲜荔枝偶咏 清閟阁怀先云林公 送外赴南京秋闱 夹竹岭 三月晦日集交荫轩送春 题盛叔章画 送梅叔章入燕 次广教寺坚师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中谏 发瞽振聋 尣字旁的字 包含熬的词语有哪些 隽辅 色开头的成语 包含朴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情急智生 戢鳞委翼 盆朝天,碗朝地 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如鼓琴瑟 艸字旁的字 包含违的词语有哪些 绵绵不息 经丘寻壑 无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袖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