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渔父七首 其二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 渔父七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0:31:56

诗句

鲙缕丝丝雪色鱼,碧筒香细引村沽。

江天此乐谁无分,不问官家乞鉴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1:56

原文展示:

鲙缕丝丝雪色鱼,
碧筒香细引村沽。
江天此乐谁无分,
不问官家乞鉴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和乐趣。细细的鲙鱼像雪一样洁白,碧绿的酒杯中香气四溢,吸引着村民们来购酒。江面和天空的快乐,谁能没有份呢?不必去问那些官家是否愿意来鉴赏这湖水的美景。

注释:

  • 鲙缕:指切成薄片的鱼肉,这里形容鱼的细腻。
  • 雪色:形容鱼的颜色洁白如雪。
  • 碧筒:指青绿色的酒杯或酒器。
  • 香细:指酒的香气浓郁而细腻。
  • 村沽:指村庄里的酒铺。
  • 江天:指江面和天空,这里暗指自然的美好。
  • 官家:指达官显贵的人。
  • 乞鉴湖:请求官员来鉴赏湖水,这里带有讽刺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约生于宋代),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景象,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的时期,江南地区的渔民生活富足,渔父的乐趣与自然的和谐美好,成为诗人笔下的重要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渔父那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诗中描绘的细腻鲙鱼和碧筒酒,都是生活中简单而美好的享受。诗人通过“江天此乐谁无分”的感慨,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暗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这种简单的快乐中来。诗的最后一句“不问官家乞鉴湖”,则流露出对官僚生活的冷淡,表现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在形式上,诗歌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方式,使得整个诗句流畅动人。诗中用词简练却意蕴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深厚的生活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鲙缕丝丝雪色鱼”:细腻的鲙鱼如雪般洁白,展现出渔父生活的富足。
    • “碧筒香细引村沽”:碧绿的酒器散发出的香气,吸引村民前来购买,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江天此乐谁无分”:江面和天空的美好与快乐,谁都能感受到。
    • “不问官家乞鉴湖”:不在意官家是否愿意来欣赏,表现出对平凡快乐的自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鲙鱼比作雪,突显其洁白细腻。
    • 对仗:如“江天”、“官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最后一句对官家冷漠态度的表现,暗含对平民生活的赞美。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渔父的简单快乐和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生活的真实和自然的美好。

意象分析:

  • 鲙鱼:象征着丰收和富足,代表了自然的馈赠。
  • 碧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 江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自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鲙缕丝丝雪色鱼”中的“雪色”指什么? A. 白色的鱼
    B. 鱼的味道
    C. 冰冷的水

  2. “碧筒香细引村沽”中“村沽”指什么? A. 村庄的田地
    B. 村庄里的酒铺
    C. 村庄的湖泊

  3. 诗人对官家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冷漠
    C.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田园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的《竹里馆》:反映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陈克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到李白强调豪放洒脱的饮酒文化,而陈克则更注重于自然生活的平和与快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

相关查询

念奴娇·江干蹭蹬 水调歌头·凉吹佛衣袂 满江红·木落林疏 念奴娇(寄临安友) 风入松(寄故人) 柳梢青(曹溪英墨梅) 满江红(木芙容) 二十日见部 三月十四日朝见 利国驿道中大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败子回头 反躬自省 飠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娱娱 压一 宰祝 秩序井然 立字旁的字 马首欲东 睫眸 开国元老 包含枫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狮威胜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