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49
齿发
作者: 陆游 〔宋代〕
暮境侵寻岁月遒,
齿摇发脱又经秋。
此身要是归衰谢,
外物何须更固留。
皁白从来憎了了,
登临且复送悠悠。
嗣宗痛饮图南睡,
万身输君此一筹。
傍晚的景色逐渐侵入,时间在悄然流逝,岁月已经变得愈加深邃;我的牙齿在摇晃,头发也已经脱落,又经历了一个秋天。如果我的身体真的要归于衰老和谢尽,那么外面的事物又何必再去留恋?黑白之间本就令人厌倦,登高望远时只能送走那无尽的悠悠岁月。嗣宗痛饮之际想要南归入梦,然而我却将所有身心都交给了你这一筹码。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理想,作品涉及诗、文、词等各个领域。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的遭遇与感受,情感真挚,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感受到岁月无情、人生衰老之时。诗中透出对过往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无奈,同时流露出对世俗事物的淡漠。
这首诗以“暮境”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感伤,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陆游通过“齿摇发脱”的自述,表现出对衰老的无奈与痛苦。接着,诗人以“此身要是归衰谢,外物何须更固留”来表达对世俗荣华的淡然与超然,显示出一种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皁白从来憎了了”,不仅传达出对生活的厌倦,也反映了人对于生死、荣辱的思考。诗人在“登临且复送悠悠”中,似乎在追忆往昔,感慨岁月的流逝与无情。最后两句提及嗣宗,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在历史与现实中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达到一种哲学的沉思,展现了陆游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衰老、时间、人生的无常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齿摇发脱”主要表达了什么?
“外物何须更固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嗣宗痛饮”中的“痛饮”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齿发》与杜甫的《登高》均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时间的感慨。陆游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与对世俗的超然,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人生的悲壮与渺小。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但在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