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江红 登河中鹳雀楼

《满江红 登河中鹳雀楼》

时间: 2025-07-30 04:14:20

诗句

古堞凭空,烟霏外、危楼高矗。

人道是、宇文遗址,至今相续。

梦断繁华无觅处,朱甍碧*空陈迹。

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

侬本是,乘槎客。

因一念,仙凡隔。

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

条华横陈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

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14:20

原文展示

满江红 登河中鹳雀楼

古堞凭空,烟霏外危楼高矗。人道是宇文遗址,至今相续。梦断繁华无觅处,朱甍碧空陈迹。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侬本是,乘槎客。因一念,仙凡隔。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条华横陈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城墙凭空而立,烟雾之外,高楼巍峨耸立。人们说这是宇文氏的遗址,至今仍然延续。繁华的梦境已断,无处寻觅,红色的屋檐和碧蓝的天空只留下陈旧的痕迹。问那长河,它不管人间的兴衰,只是急急向东流去。我本是乘槎的客人,因为一念之差,仙凡相隔。在人间俯仰之间,已成过去与现在。条华山横亘眼前,供人远望,水天相接,上下一片碧空。面对西风,舞动衣袖遮挡飞尘,感觉沧海变得狭窄。

注释

  • 古堞:古老的城墙。
  • 烟霏:烟雾弥漫。
  • 危楼:高楼。
  • 宇文遗址:指宇文氏的遗迹。
  • 朱甍碧空:红色的屋檐和碧蓝的天空。
  • 长河:指黄河。
  • 乘槎客:乘船的旅客,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 仙凡隔:比喻境界或层次的差异。
  • 条华:指条华山。
  • 涵空碧:指水天一色,碧空如洗。
  • 沧溟窄:感觉沧海变得狭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克己,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怀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段克己登临河中鹳雀楼时所作,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古堞、危楼、长河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恒常。诗中“梦断繁华无觅处”一句,深刻表达了繁华易逝、历史无情的感慨。而“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则进一步以长河的恒常流动,对比人世间的兴衰更迭,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结尾的“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则通过具象的动作和感受,传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和历史时的渺小感和无奈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堞凭空:描绘古城墙的孤立无援,象征历史的遗迹。
  2. 烟霏外危楼高矗:通过烟雾和高楼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3. 人道是宇文遗址:引入历史典故,增加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4. 梦断繁华无觅处:表达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5. 朱甍碧空陈迹: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出历史的陈旧痕迹。
  6. 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以长河的恒常流动,对比人世间的兴衰更迭。
  7. 侬本是,乘槎客:自喻为漂泊的旅客,表达人生的无常。
  8. 因一念,仙凡隔:通过仙凡之隔的比喻,表达境界的差异。
  9. 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10. 条华横陈供望眼:通过条华山的描绘,展现壮阔的自然景观。
  11. 水天上下涵空碧:描绘水天一色的美景,增强诗歌的意境。
  12. 对西风舞袖障飞尘:通过具体的动作,表达面对自然和历史时的渺小感。
  13. 沧溟窄:通过感受的描绘,传达无奈和压抑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断繁华无觅处”中的“梦断”比喻繁华的消逝。
  • 拟人:如“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中的“问”赋予长河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朱甍碧空陈迹”中的“朱甍”与“碧空”形成色彩上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堞:象征历史的遗迹。
  • 危楼:象征高耸的建筑,代表人类的努力和成就。
  • 长河:象征自然的恒常和历史的无情。
  • 朱甍碧空:象征历史的陈旧痕迹和自然的永恒。
  • 条华:象征壮阔的自然景观。
  • 沧溟:象征广阔的海洋,代表无限的可能和未知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断繁华无觅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憧憬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敬畏
  2. “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中的“长河”指的是什么?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淮河
    • D. 珠江
  3. 诗中“侬本是,乘槎客”中的“乘槎客”比喻什么?

    • A. 旅行者
    • B. 漂泊者
    • C. 探险者
    • D. 隐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登楼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高处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段克己的《满江红》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以登楼为题材,但段克己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金诗》:收录了段克己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金朝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段克己的诗歌创作。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其三 三叠韵赠病山,并示四峰、百迟、竺友、湜生 水调歌头 其八 送西樵合老 水调歌头(寿边守)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二月十五夜大江看月 水调歌头(呈辛隆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汉代李元礼 水调歌头(次果州冯宗丞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糹字旁的字 拖后腿 草鞋亲 麦迪霉素 戴鸡佩豚 白鱼赤乌 身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穷光蛋 巾字旁的字 存食 超世之功 包含辍的词语有哪些 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鹿字旁的字 雪珠 缺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