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1:05
西江月(壬午生日)
易老方惊岁晚,
难禁又报生朝。
从他华发转萧萧,
且共尊前一笑。
为具随宜,
烘堂不用笙箫。
只烦欢伯散无聊,
醉里追回年少。
在岁月的末尾,年老让我感到惊讶,
难以抵挡又一次的生日来临。
随着白发渐渐增多,我感到萧索,
不如在酒桌前共饮一笑。
酒菜随意准备,
热闹的场面不需要音乐。
只要有朋友在,消除无聊,
醉酒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光。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人在年老时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不满,具有普遍性和时代共鸣。诗人在生日之际,感慨时间流逝,也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张纲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青春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生日之际,感叹岁月流逝,表达对昔日青春的怀念,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首《西江月》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开头通过“易老方惊岁晚”,直接点出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忧虑与感伤。随着岁月的推移,诗人感到自己难以抵挡生辰的到来,这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是生命的无奈和脆弱。随着“华发转萧萧”的描绘,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的青春,感到一种萧索和孤独。接着,诗人转而提到在酒桌前的欢笑,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回应,尽管年华已逝,但通过饮酒和朋友的陪伴,依然可以找到快乐。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忧伤而转向乐观,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青春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前半部分通过对时光流逝的忧虑与萧索形成对比,后半部分则通过欢聚酒宴的场景,展现出乐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青春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在生活中通过友情和欢聚来抵御孤独与无聊的智慧。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个节气或时刻写的这首诗?
A. 春节
B. 生日
C. 中秋
D. 元宵
诗中提到的“华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快乐
D. 失落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生活的快乐
B. 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春天的美好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