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1:03
珍重尤夫子,逢人问死生。
扫门那惮远,出户直须晴。
为国鬓先白,因官名更清。
何时容卜夜,灯畔听文衡。
珍重尤侍郎,人人都在问他的生死。
打扫门前的尘埃又何惧路途遥远,
出门时还得挑个晴天。
为国奉献,鬓发早已斑白,因而名声更加清白。
何时才能在夜晚,灯下静听文衡的教诲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退庵,宋代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对尤侍郎的思念与敬重中写成,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及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此诗以对尤侍郎的珍视为主线,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即以“珍重”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尤侍郎深厚的情谊。接着提到“逢人问死生”,显示出世间对生死的关注,似乎在暗示尤侍郎的健康与安危,也反映出世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扫门那惮远,出户直须晴”两句,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明虽然路途遥远,但只要心中有光,何惧艰难。接下来的“为国鬓先白”,则是对为国家奉献的责任感的体现,作者通过“鬓先白”一语,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奉献的艰辛。
结尾的“何时容卜夜,灯畔听文衡”则引人深思,渴望在夜深人静时与友人共话学问,展现了作者对学术的渴望与对友谊的向往,情感细腻而深沉。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哲理,传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国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学问的渴望,融情于理,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尤夫子”是谁?
“扫门那惮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鬓先白”是为了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