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湖山

《湖山》

时间: 2025-04-27 06:09:58

诗句

一水抱天回,千岩互相映。

寒湖啮沙痕,狂峰贯霞景。

持此写琴心,宁无子期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09:58

原文展示:

湖山 宋祁 〔宋代〕

一水抱天回,千岩互相映。 寒湖啮沙痕,狂峰贯霞景。 持此写琴心,宁无子期听。

白话文翻译:

一条水流环绕着天空回旋,无数山岩相互辉映。 寒冷的湖水侵蚀着沙滩的痕迹,狂野的山峰穿透了霞光的景象。 手持这样的美景来抒发琴音中的情感,难道会没有知音来聆听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抱:环绕。
  • 回:回旋。
  • 啮:侵蚀。
  • 贯:穿透。
  • 琴心:指琴音中的情感。
  • 子期:指知音,源自《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典故解析:

  • 子期听:典故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后世用以比喻知音难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其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此诗即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湖山之间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知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湖山为背景,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宁静。首句“一水抱天回”,以“抱”字赋予水流动态,仿佛水流在天空下回旋,形成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次句“千岩互相映”,则通过“映”字,展现了山岩之间的相互辉映,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后两句通过对“寒湖”与“狂峰”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景色的冷峻与壮丽。最后,作者以“持此写琴心,宁无子期听”作结,将自然美景与音乐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知音的深切渴望,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水抱天回”:描绘水流环绕天空回旋的壮丽景象,赋予水流以动态美。
  • “千岩互相映”:通过山岩的相互辉映,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层次感。
  • “寒湖啮沙痕”:以“啮”字形象地描绘了湖水侵蚀沙滩的痕迹,增添了画面的冷峻感。
  • “狂峰贯霞景”:用“贯”字表现了山峰穿透霞光的壮丽景象,强化了自然景色的壮美。
  • “持此写琴心,宁无子期听”:将自然美景与音乐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水抱天回”中的“抱”字,比喻水流环绕天空的动态美。
  • 拟人:如“寒湖啮沙痕”中的“啮”字,赋予湖水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千岩互相映”与“狂峰贯霞景”,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知音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环绕、回旋,象征动态美。
  • 岩:相互辉映,象征静态美。
  • 湖:寒、啮沙痕,象征冷峻美。
  • 峰:狂、贯霞景,象征壮丽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水抱天回”中的“抱”字是什么意思? A. 拥抱 B. 环绕 C. 持有
  2. “子期听”典故出自哪部作品? A. 《列子》 B. 《庄子》 C. 《孟子》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渴望知音 C. 悲伤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宋祁的《湖山》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宋祁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列子》:了解“子期听”典故的出处和详细背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渔家傲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玉蝴蝶 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春日 咏史十一首 其五 杂诗六首 其三 杂诗六首 其二 杂诗六首 其一 戊寅入岭丁亥上元游碧落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谁为为之 包含柱的词语有哪些 以瞽引瞽 尚古自 齐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慰情胜无 私字儿的字 鹿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逡巡 无形之中 蒙闇 长歌当哭 包含虐的成语 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棘土 赖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