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08:06
清平乐(题黄宁洞天吹笛台)
作者: 张鎡 〔宋代〕
苍崖叠嶂。有路梯云上。
忽见地平方数丈。坐石风林相向。
凤膺时作龙声。夜深惊动寒星。
几点光芒欲下,傍人头上来听。
苍翠的山崖重重叠叠,
有一条小路通向云端。
忽然看见地面平坦,
数丈宽的地方,有石头坐落,微风拂过树林。
笛声时而如凤鸣,时而似龙吟,
夜深时惊动了寒星。
几点星光想要降落,
恰好在旁人的头上,倾听着笛声的美妙。
作者介绍:张鎡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宁洞天,诗人借助笛声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对音乐的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清平乐(题黄宁洞天吹笛台)》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音乐交融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苍崖叠嶂”引入,展现了一个雄伟而又险峻的山峦景象,给人一种深邃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有路梯云上”这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高处,仿佛是一个山中隐士,沿着小路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忽见地平方数丈”描绘了一个开阔的场地,诗人在这里停下,坐在石头上,感受着自然的风声和林中的气息。这种静谧的环境与音乐的结合,使得诗人能够在夜深人静之时,聆听到“凤膺时作龙声”的笛音,笛声时而悠扬,时而激昂,恰似自然中各种生灵的吟唱。
最后两句“几点光芒欲下,傍人头上来听”,则将视线转向星空,星光仿佛要降落到人间,诗人与自然的互动更加紧密,音乐与光影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结合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妙,也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了哪个自然景观?
诗人在何处聆听笛声?
“凤膺时作龙声”中的“凤”与“龙”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