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0:52
作者: 张嗣初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
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柳变金堤畔,兰抽曲水滨。
轻黄垂辇道,微绿映天津。
丽景浮丹阙,晴光拥紫宸。
不知幽远地,今日几枝新。
哪里有如此美好的春光?皇州的气候温和而均匀。
春天的阳光似乎已经潜在律令之中,草木悄悄迎接春天的到来。
柳树在金色的堤岸旁变得青翠,兰花在曲水边悄然抽芽。
淡黄的花瓣垂落在车马经过的小道上,微绿的草色映衬着天津的水面。
美丽的景色映衬着丹色的宫阙,晴朗的阳光拥抱着紫色的殿宇。
不知在那幽远的地方,今天又有多少新枝吐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春色”与古代诗人描绘春天的主题相呼应,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美的崇尚。
作者介绍:
张嗣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描绘自然和抒发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可能是在诗人游览皇州时所写,体现了他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色满皇州》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的古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以“何处年华好”开篇,直接引导读者进入春天的氛围,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柳树的变绿、兰花的抽芽,无一不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诗中“轻黄垂辇道,微绿映天津”两句,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透露出一种柔和的美感,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温暖。最后两句“不知幽远地,今日几枝新”,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整首诗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感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春景图。
逐句解析:
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
诗人首先提问,何处可以找到如此美好的春光,紧接着回答说在皇州,气候温和而均匀。
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春天的阳光似乎已经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草木悄悄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柳变金堤畔,兰抽曲水滨。
柳树在金色的堤岸旁变得青翠,兰花在曲水边悄然抽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轻黄垂辇道,微绿映天津。
轻黄的花瓣垂落在车马经过的小道,微绿的草色映衬着天津的水面。
丽景浮丹阙,晴光拥紫宸。
美丽的景色映衬着红色的宫阙,晴朗的阳光拥抱着紫色的殿宇,展现出繁华的气象。
不知幽远地,今日几枝新。
不知在那遥远的地方,今天又有多少新枝吐露。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皇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长安
C. 洛阳
D. 杭州
诗中“轻黄垂辇道”描绘的是哪种植物的花?
A. 桃花
B. 杏花
C. 菊花
D. 兰花
该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萧条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自然的美,但《春色满皇州》更注重细腻的春景描绘,而《登鹳雀楼》则融合了壮阔的视野与历史的感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