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僧还钟山

《送僧还钟山》

时间: 2025-05-01 10:05:16

诗句

归去来兮钟山中,钟山万仞盘苍龙。

御炉香霭随天风,方今混一四海同。

何用祝发归禅宗,松楸寂寞霜露浓。

送君之去月堕空,浩浩大化何终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5:16

原文展示:

送僧还钟山
李琛 〔明代〕

归去来兮钟山中,
钟山万仞盘苍龙。
御炉香霭随天风,
方今混一四海同。
何用祝发归禅宗,
松楸寂寞霜露浓。
送君之去月堕空,
浩浩大化何终穷。

白话文翻译:

回去吧,去钟山之中,
钟山巍峨如盘旋的苍龙。
香炉中的烟雾随天风飘散,
如今的我与四海之内都融为一体。
何必剃发回归禅宗?
松树和梧桐寂寞地接受霜露的侵袭。
送你离去的那一刻,月亮在空中坠落,
浩浩荡荡的变化何时才是尽头?

注释:

  • 归去:返回,回到。
  • :语气助词,用于加强语气。
  • 万仞:形容山的高,仞是古代长度单位,指十尺。
  • 盘苍龙:意指钟山形状如同盘旋的龙。
  • 御炉:指香炉,通常用于焚香,制香的设备。
  • 混一:指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 祝发:指剃发,通常是佛教徒回归禅宗的标志。
  • 松楸:松树和梧桐树,常用来象征孤独。
  • 霜露浓:形容环境的凄凉和寂静。
  • 浩浩大化:形容事物的变化广大无边。

典故解析:

  • 钟山:钟山位于南京,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许多文人墨客对其多有吟咏。诗中提到钟山,既是指地点,也是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禅宗: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简约、直接的禅悟为主要特征,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觉悟,诗中提到的“祝发”则是表明剃发入禅的行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琛,明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脱俗而为人所称道,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胸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琛送别一位僧人回归钟山之际,表现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并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僧还钟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李琛通过描绘钟山的壮丽和僧人的归去,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归去来兮”引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回归自然的祝福和向往。接着,诗人以“钟山万仞盘苍龙”展现了钟山的雄伟,借此象征自然的伟大力量。

在诗中,李琛提到“御炉香霭随天风”,不仅描绘了焚香的场景,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共存。接下来的“何用祝发归禅宗”则表明了对世俗和修行的思考,质疑了传统的约束,似乎在探讨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的真正意义。

最后,诗的情感在“浩浩大化何终穷”中达到高潮,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与变化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与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归去来兮钟山中”:诗人呼唤友人回归钟山,抒发思乡之情。
    • “钟山万仞盘苍龙”:描绘钟山的雄伟,暗示自然的力量。
    • “御炉香霭随天风”:描绘焚香的场景,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 “方今混一四海同”:强调人心的统一与包容。
    • “何用祝发归禅宗”:质疑剃发入禅的传统,探讨内心修行的意义。
    • “松楸寂寞霜露浓”:描写孤独的自然环境,象征内心的孤寂。
    • “送君之去月堕空”:送别之际感慨时光流逝。
    • “浩浩大化何终穷”:对生命变化的思考,感叹其无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山比作苍龙,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松楸寂寞霜露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钟山:象征高远与壮美,体现对自然的崇敬。
  • 香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松楸:象征孤独与寂静,反映内心的孤独感。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钟山万仞”的意思是: a) 形容钟山的高大
    b) 形容钟山的美丽
    c) 形容钟山的古老

  2. “何用祝发归禅宗”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不需要传统的束缚
    b) 强调剃发的重要性
    c) 追求外在的修行

  3. 诗中提到的“浩浩大化”是指: a) 自然的变化
    b) 生命的变化
    c) 社会的变化

答案

  1. a) 形容钟山的高大
  2. a) 不需要传统的束缚
  3. b) 生命的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李琛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歌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李琛诗文集》
  4. 《山水诗的美学与哲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西溪 岳坟感慨二首 其二 岳坟感慨二首 其一 送支子翔凤翱出都 杨忠悯公空谷流泉琴歌 送季娴妹于归 行至富庄驿夜坐怀刘青园 同人宴张宛邻丈于憩园次夕复饮此 江上纪程 苍梧道中怀唐大茝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生死存亡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仪衍 不祧之祖 反文旁的字 舍己就人 疏涤 游骑无归 突目 包含驶的词语有哪些 备而不用 先字旁的字 手指 龍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直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