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17
孔训元无实对名,只言为己与求人。能知管仲不为谅,便识殷贤都是仁。义利两涂消处长,古今一理屈中伸。自从圣学寥寥后,千百年谁信得真。
孔子的教导原本没有实质的对名,只说是为自己和他人。能够了解管仲并不为私利,便能识别殷商的贤人都是仁德。义与利在两方面的消长中,古今一理在其中曲折伸展。自从圣人学问稀少之后,千百年来又有谁能真正信服呢?
这首诗以深厚的哲理思考为基础,表现了魏了翁对儒家思想的反思。诗中首先提到孔子的教导,指出其缺乏实质的对名,强调了个人修养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接着,诗人引入管仲的例子,突出了真正的仁德不应为私利所动,体现了高尚的道德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义利两涂”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今道理变化的感慨,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圣学愈发稀少,令人感到失落。整首诗在语言上凝练而深邃,思想上兼具历史感和现实感,映射出诗人对当时代的深刻观察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尤其在义利的对立中,增强了诗的哲理性与思考性。
主题思想:该诗主要探讨了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与流失,反映了对真理与道德的追求和对当下社会的忧虑。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