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21
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
净观堂新构,幽寻客屡携。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
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
任公在会稽山静坐,海上得到了招提。
净观堂新建成,幽静之地客人常来。
飞檐高出风雨,笔墨洒落成虹霓。
行将老去却投身于黄尘之路,向东看去,怕是迷失了方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推行“新法”,以挽救北宋的危机。王安石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清新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隐居生涯,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个人修养的向往,以及在政治纷扰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心情。
《静照堂》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与内心世界的诗。诗中通过会稽山的静谧和净观堂的清幽,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前两句描绘了地理环境,通过“任公”和“招提”两个词语,暗示出诗人内心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陶醉。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则展现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自豪感,飞檐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而“洒翰”则暗示着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与执着。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迷惘与不安。
整首诗用语简练,意象丰富,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任公”指的是哪个地名?
A. 会稽
B. 招提寺
C. 黄尘陌
“净观堂”象征什么?
A. 内心的宁静
B. 政治的纷扰
C. 生活的艰辛
诗中提到的“飞檐”更像什么?
A. 理想的高度
B. 生活的低谷
C. 人生的迷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静照堂》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的孤独感。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读者能更深入理解《静照堂》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