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0:13
暮春即事
作者: 李源道 〔元代〕
垂柳阴阴雪拥沙,
残阳淡淡水明霞。
夜来枕上初闻雨,
今日枝头不见花。
啼鸟已传春去信,
狂蜂犹趁晚来衙。
柴门尽日无人到,
读罢离骚更煮茶。
垂柳的阴影在沙滩上轻轻摇曳,
残阳斜照,水面映出淡淡的霞光。
昨夜在枕上初听雨声,
今天枝头上却看不到花儿。
啼鸟已经传递了春天逝去的消息,
狂蜂依然趁着晚来飞舞。
柴门整日无人来访,
读完《离骚》后再煮一壶茶。
李源道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暮春之际,正值春末夏初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暮春即事》是一首描绘春末夏初自然景象与人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变化,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开头两句描绘了垂柳与夕阳的美景,展现了春末的宁静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春天的离去已悄然显现,枝头不见花朵,啼鸟的鸣叫传递着春去的信信。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柴门无人,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状态,而在读完《离骚》后再煮茶的意象,则暗示一种内心的沉淀与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受。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一种隐秘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啼鸟”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春天的逝去
C. 夏天的到来
诗人夜来的“初闻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宁静
“柴门尽日无人到”说明了诗人处于什么状态?
A. 热闹
B. 孤独
C. 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