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2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5:38
解连环
为公湛画水仙并题,用清真韵
作者:陈衡恪
素根聊托。怅溹洄别浦,寸心绵邈。
试睡起慵展晶奁,但颦惹月寒,梦移春薄。
画桨来迟,正孤守一窗幽索。
定冰姿恨隔,不共丽人,细评花药。
湘皋近来自若。想轻裳暗掣,香送天角。
甚乱云渐阻相思,忍付与瑶环,怨情閒却。
净洗铅痕,稳伴取烟条珠萼。
怕荒汀夜风似剪,点波泪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水仙花的感慨与思念。花的素根只求暂时依托,心中对离别的忧伤绵延不绝。试图在慵懒中睡去,却因月色的寒冷而皱眉,梦境中的春天似乎也在渐渐远去。画桨虽然迟到,独自守着窗前的幽静。那冰清的姿态让人心生怨恨,无法与美人共同品评花香。湘江岸边的景象让我似乎回到了从前,轻盈的衣裳在暗处轻轻飘动,香气飘送到天边。然而,纷乱的云彩渐渐阻隔了我的思念,忍不住将思念付于瑶环,让怨情悄然逝去。洗净铅痕后,稳稳地陪伴着烟雾缭绕的珠萼。怕那荒凉的沙洲夜风如剪般刺骨,泪水在波纹中悄然落下。
作者介绍:陈衡恪(1883-1950),字仲舒,号澄庵,近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典雅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作者的情感往往寄托于自然景物中,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陈衡恪的《解连环》通过水仙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全诗以清新的韵律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内心世界。诗开头以“素根聊托”引入,简洁而深刻,象征着寄托与思念的双重含义,水仙的素雅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而“怅溹洄别浦,寸心绵邈”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无尽思绪,犹如波澜起伏的水面,泛起阵阵情感的涟漪。
接下来的“试睡起慵展晶奁”展示了作者希望在梦中寻求安慰,但“颦惹月寒,梦移春薄”却说明梦境的美好也不能弥补现实的孤寂。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邃。尤其是“画桨来迟,正孤守一窗幽索”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守望的无奈,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静止。
随着诗情的发展,湘江的意象引入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想念,“想轻裳暗掣,香送天角”渗透着一份怀旧之情。最终,诗人在面对夜风与泪水时,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柔弱与坚韧。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婉约的意象,展现出作者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要围绕思念、孤独与自然的美展开,通过水仙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素根聊托”中的“素根”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湘皋”主要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的“怕荒汀夜风似剪”表达了对夜晚的喜爱。(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衡恪的《解连环》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发现两者都反映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但陈衡恪的表达更为细腻,意象丰富,而李清照则更为直接,情感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