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3:35
与至能夜话
作者: 方岳 〔宋代〕
吾生如征鸿,岁月如脱兔。
江上烟雨寒,花老春已暮。
肯辞白发亲,我盖坐贫故。
文章未得力,儒冠岂余误。
至能我辈人,未随时俗恶。
青灯竹窗底,健论时一吐。
风雷万马奔,沧溟百川赴。
策名藉奉常,颜色若有迕。
堂堂湖海豪,岂供折腰具。
欲於我乎馆,西山美无度。
谨勿袖笏来,恐犯西山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借用“征鸿”和“脱兔”来形容人生短暂,岁月飞逝。诗中描绘了江上的寒烟细雨,春天已经结束,花已经凋谢。尽管生活贫困,但作者不愿意辞别年老的亲人。虽然在文章上未能有所成就,但作为读书人的他不愿意屈服于时代的俗气。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坐在青灯竹窗下畅谈时事,心中豪情万丈,如同风雷奔腾、江河奔涌。诗人不愿意为了名利而低头,渴望在西山的环境中追求美好而自由的生活。最后他告诫对方,不要带着官位来访,以免惹怒西山的神灵。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真,号石林,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方岳在其诗作中对社会现实有深入的观察,关心士人的生存境况。
此诗创作于方岳的人生晚期,正值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方岳感受到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诗中表达了他对世俗的抗拒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此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用比喻手法将人生比作“征鸿”,岁月比作“脱兔”,形象生动,令人深思。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在中段,诗人表露了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虽然身处贫困,却不愿意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对时代风气的不屑与拒绝,体现出一种高洁的志向。在“青灯竹窗底”的描写中,展现了他宁静的读书生活,这种环境与他心中理想的追求相得益彰。
最后几句则显露出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渴望在西山的美好中生活,但同时也明白,世俗的名利与权位只能带来烦恼与困扰。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构建起一种深沉的思想境界,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传达出一种高洁的志向和对世俗的拒绝。
诗中“吾生如征鸿”用来比喻什么?
“青灯竹窗底”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至能夜话》这首诗的深层意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