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35
一水划山入,万树围如屏。
树杪露佛屋,倒影临波清。
栖霞山畔草,直到门前青。
不信岩花发,六月犹啼莺。
山深无夏春,日夕凉风生。
野花烟外飘,随风落檐楹。
闲鸟学书声,遥答流泉鸣。
天香何处来,寻之了无形。
时有樵夫至,带雨叩柴荆。
坐久客亦返,携得秋光行。
一条河水把山划开,万树环绕宛如屏风。
树梢露出佛屋,清澈的倒影映在波面上。
栖霞山旁的草,蔓延到门前是青翠的色彩。
不信岩石上的花盛开,六月里还有莺鸟啼鸣。
山深处没有夏天的气息,日夜都有凉风吹来。
野花在烟雾中飘荡,随风落在屋檐和柱子上。
闲散的鸟儿学着书声,远远回应流泉的鸣叫。
那飘散的天香从何而来,寻觅却无形无影。
时常有樵夫来访,带着雨水敲打柴荆。
坐久了的客人也要离去,带着秋天的光景而行。
作者介绍:陈展云,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常常描写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于东寺院期间,表现了他在静谧自然中思考和观察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优雅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相依、树影摇曳的美丽场景。开头以“一水划山入”引入,水的流动与山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接着,诗人用“万树围如屏”描绘出树木的环绕,仿佛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给人以安全和宁静的感觉。
“树杪露佛屋,倒影临波清”,通过细腻的观察,诗人展现了佛屋在水面上的清晰倒影,暗示了禅意和内心的平和。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自然的生机与变化,通过“岩花发”和“六月犹啼莺”体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尽管身处深山,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全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尤其是“闲鸟学书声,遥答流泉鸣”一句,生动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结尾部分,樵夫的出现则为诗增添了一丝人情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最终也带着自然的秋光而去,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栖霞山”位于哪个省份?
诗中的“闲鸟学书声”体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诗人描绘的“倒影临波清”中的“倒影”主要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