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4:15
原文展示:
年少客长安,惯看树梢昏月。
今对长安灯火,已天涯为客。
蓟门桥下草离离,重来问消息。
尽数城中车马,梦槐花青白。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我在长安游玩,习惯了在树梢下看昏黄的月光。如今面对长安的灯火,心中却已是天涯的游子。蓟门桥下的青草茵茵,再次回到这里却不知故友的消息。尽览城中车水马龙,梦中仍然想念那青白色的槐花。
注释:
- 年少:年轻的时候。
- 长安:古都名,今西安。
- 惯看:习惯于观看。
- 树梢:树的顶部。
- 昏月:暗淡的月光。
- 灯火:城市的灯光。
- 天涯:遥远的地方,象征漂泊。
- 蓟门桥:古代长安的一个地名,象征归乡。
- 草离离:长满的青草,表示生机。
- 尽数:全部。
- 车马:古时交通的工具。
- 梦槐花:梦中对槐花的思念,槐花象征故乡的记忆。
典故解析:
- 长安:作为历史上重要的都城,长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记忆。
- 蓟门桥:在历史文献中多次提及,常作为归乡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引,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擅长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年少时期,记录了他对故乡长安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好事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年轻时在长安的游历与如今身为客人的孤独感。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从过去的轻松自在到现在的落寞心境,树梢的昏月代表着青春的无忧,而如今的灯火则是繁华背后的孤独。蓟门桥下的草离离,象征着岁月流逝后的无奈,重来问消息的情感则是对故友的惦念。最后一句“尽数城中车马,梦槐花青白”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车马的喧嚣与梦中的槐花形成鲜明对比,传达了游子心中对故乡和旧时光的眷恋与怀念。整首诗融汇了对青春的回忆与对人生的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少客长安:年轻时常在长安游玩。
- 惯看树梢昏月:习惯于在树的顶端观看昏暗的月光。
- 今对长安灯火:如今面对长安的灯光。
- 已天涯为客:心中已是远方的游子。
- 蓟门桥下草离离:蓟门桥下长满了青草。
- 重来问消息:再次归来却不知旧友的消息。
- 尽数城中车马:看尽了城中车水马龙。
- 梦槐花青白:梦中仍然怀念那青白色的槐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年少客长安”与“今对长安灯火”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树梢、昏月、灯火、车马等意象交织,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比喻:将长安的灯火与心中的孤独感相对照,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长安的怀念与对青春年少的追忆,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深刻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着故乡与归属感。
- 昏月:象征青春时光的美好与无忧。
- 灯火:象征着繁华与孤独。
- 蓟门桥:象征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 槐花:象征着故乡的温暖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城市?
-
“梦槐花青白”中的“槐花”象征什么?
-
诗人对长安的情感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描绘了战乱中的长安,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王引《好事近》与李白《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引更强调的是个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而李白则更多的是对月亮的抒怀和故乡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辞典》
- 《王引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