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1:10
蝶恋花 其七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四月荆南天著水。浓淡溪山,染做修蛾翠。拂晓家童呼入市,半笼携得含桃至。一幅斜阳红到寺。新笋排枪,数遍那能记。浴佛人归深径里,邻闺儿女灯前戏。
四月时节,荆南的天空被水映衬得格外清澈。溪流与山峦的浓淡相间,像被染成了美丽的绿色。拂晓时分,家中的孩子们叫着要进城,半个笼子里带着鲜桃而来。斜阳照射到寺庙,映红了整个景象。新鲜的竹笋整齐地排成一行,几遍都让人难以记住。浴佛的人们走回深邃的小径,邻居的儿女则在灯下嬉戏。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45-1704),字仲明,号翰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时期,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人间繁华与宁静的赞美。
《蝶恋花 其七》是一首描绘春日田园风光和人们生活情景的词作。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景。开篇以“四月荆南天著水”引入,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水天一色,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诗人以“浓淡溪山,染做修蛾翠”来形容山水的色彩变化,展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拂晓家童呼入市”,描绘了清晨的生活氛围,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活力。而“半笼携得含桃至”生动地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场景,桃子的鲜美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新笋排枪,数遍那能记”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竹笋的生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蓬勃。最后,诗中提及“邻闺儿女灯前戏”,展现了人们在夜晚的团聚与欢乐,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生活的乐趣,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浴佛”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