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1:07
斗室宵寒,谁与共一灯青透。
思往事明月西沉,漫天飞雨。
凤泊鸾飘关塞远,教人怕听伊凉奏。
问几时剪烛话巴山,残更漏。
笺叠翠,簪花秀。
歌水调,盘珠走。
尽聪明冰雪,命同蒲柳。
未免有情宁遗此,讵能无忆以今后。
愿人天共鉴此心期,三生友。
在寒冷的夜晚,我独自在小房间里,谁能和我一起分享这透出青光的灯光呢?我思念往昔,明月已西沉,漫天飞雨。凤儿停泊,鸾鸟飘飞,关塞遥远,让我害怕听到她那凉意十足的乐声。我在问,何时能在烛光下聊聊巴山的故事,时光已经不多了。纸笺叠成翠色,花钗点缀着美丽。歌声如水,珠子在盘旋飞舞。尽管聪明如冰雪,我们的命运却如同蒲柳般纤细。难免有情,怎能遗忘这一刻,岂能无忆于未来?愿天与人共同见证我的心愿,三生三世的朋友。
作者介绍:邓均吾(1865-1922),近代诗人,字梦莘,号天泉,湖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邓均吾在异乡求学或工作的时期,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孤独与无奈。
《满江红·怀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身处寒冷的小房间,思念着远方的亲友。开篇“斗室宵寒”便让人感受到一股清冷的气息,紧接着的“谁与共一灯青透”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整首诗通过对灯光、雨水、凤鸾的描绘,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诗中多次提到“剪烛话巴山”,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珍惜,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
此外,诗中运用了许多细腻的意象,如“笺叠翠,簪花秀”,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细节。结尾的“愿人天共鉴此心期,三生友”更是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与珍视,表现出一种对时间与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普遍的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斗室”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与谁分享“一灯青透”?
“剪烛话巴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