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1:44
世有傀儡棚,帐幕深遮围。
衣冠巧装饰,观者迷是非。
自谓真好手,不知若为归。
有些地方就像傀儡戏的舞台,帐幕深深地遮挡着一切。
装扮得衣冠华丽,观众们看得眼花缭乱,无法分辨真伪。
自以为是高明的高手,却不知自己究竟要归向何处。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傀儡”作为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常被用作比喻,象征着表面繁华下的虚假与无根的生活。古代诗人常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世态人情的观察与批判,魏了翁在此用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伪善和迷茫。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0-1296),字君明,号了翁,南宋末年人,江西人。以工诗闻名,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风格清新,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对现实的困惑和失落感加剧,诗人通过傀儡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次韵李参政 其十三》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批判的诗歌。诗中通过傀儡棚的意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表面的华丽,反映出诗人对人们盲目追求外表的无奈与失望。第一句“世有傀儡棚”,以生动的比喻引入,暗示社会如同一场表演,真实的情感与价值被掩盖在华丽的外表之下。接下来的“帐幕深遮围”,更进一步强调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诗人用“衣冠巧装饰”描绘了那些被华丽装扮所迷惑的观众,表明他们对是非的迷惘与无知。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自以为是的傀儡手,与对归属的困惑,表现出一种自我反思。诗人在批判他人的同时,也暗示了自身的迷失,带有一种哲学的自省。整首诗情感深刻,透过简单的文字,展现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具有较强的警示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社会的伪善与表面繁华下的虚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和对人们迷失方向的忧虑。
诗词测试:
“傀儡棚”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衣冠”指的是什么?
“不知若为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