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3:26
水调歌头·风露浸秋色
作者:魏了翁 〔宋代〕
风露浸秋色,烟雨媚湖弦。
旌旗十里小队,拟约醮坛仙。
身在黄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
底事个人传。正恐未免耳,
惊搅日高眠。虎分符,龙握节,
鹿御轓。於君本亦馀事,
所乐不存焉。一点春风和气,
无限蓝田种子,渺渺玉生烟。
富贵谁不肯,借问此何缘。
秋风露水浸染了秋色,烟雨朦胧中湖边的弦乐格外动人。
在十里之外的小队中,旌旗招展,似乎要约好去参加祭坛的仙会。
我身处于华丽的黄旗朱邸,而我的名声却在玉皇的香案之上,
究竟为何个人的名声如此重要?我正恐怕这只是耳边的虚响,
打扰了我在阳光下的美梦。虎符分配权势,龙节掌握大权,
鹿车轻轻地御驾。其实于君来说,这些不过是多余之事,
你所乐在其中的又何其少。一丝春风的和气,
无尽的蓝田种子,飘渺如烟的美好。
谁不渴望富贵呢?我想问问,这其中又有什么缘由?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0-1290年),字子亨,号阮亭,宋代诗人,生于江南,后仕于朝,因其诗词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代,彼时政治动荡,士人多有抒怀之作。作者借秋色描绘人生无常,表达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水调歌头·风露浸秋色》是一首通过描绘秋天景色来探讨人生哲理的词作。诗的开篇以“风露浸秋色”引入,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静谧,继而通过“烟雨媚湖弦”展现了湖边的优美景色,情境优雅而富有诗意。然而,随着“旌旗十里小队”的出现,诗人引入了人世间的纷扰与喧嚣,揭示了在美好景致之下,个体的名声与权力的追逐。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自问“底事个人传”,展现出对名利的深刻反思,质疑个人名声的意义,对世俗的权势表现出淡然的态度。诗中提到的“虎分符,龙握节,鹿御轓”更是对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显示出一种对富贵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以“富贵谁不肯,借问此何缘”总结全篇,表达了对人性中渴望富贵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传递出一种淡然、清新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魏了翁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美景,反映出对名利的思考,表现了对于个人追求与世俗权力的淡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烟雨媚湖弦”意指什么?
“虎分符,龙握节”中的“符”和“节”象征什么?
诗人在反思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