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1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18:20
五载前曾说此游,
问程结伴几春秋。
艰难水陆千余里,
大小关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频裸体,
乘流开柁缓梳头。
顺风一日行三日,
莫待依滩怨石尤。
五年前我们曾谈论这次旅行,问起同行的伙伴已经有多少个春秋。艰难的水路和陆路相继,行程超过千里,大小关隘和桥梁换了六次船只。因为害怕路上船只频繁遇险,我在船上无奈地梳理头发。顺风的情况下,原本一天就能走三天的路,不要等到停靠在滩头后再去埋怨石头多么棘手。
作者介绍:钟惺(约1579年-1642年),字惺,号逸云,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游历见闻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五年后的旅行,反映了他对往昔旅程的回忆与感慨,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二》是钟惺在一次旅途中的真实写照,诗中透露出他对旅行的热爱与对艰难困苦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五载前”引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旅程的回忆。中间的“艰难水陆千余里”则直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数千里的行程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挑战。
诗中多次提到“船”、“路”、“滩”等意象,展现了水路旅行的复杂与不易。在“顺风一日行三日”的描写中,诗人反映了自然条件对旅行的影响,表达了对顺利旅程的向往与珍惜。同时,结尾的“莫待依滩怨石尤”则是对未来的警示,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过于后悔,而应珍惜当下,积极应对。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旅行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顺风一日行三日”)、拟人(如“怨石尤”),以及对仗的技巧,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旅途的反思与珍惜,强调在行进过程中要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珍惜时间与友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艰难水陆千余里”是指:
A. 旅行的顺利
B. 旅行的艰辛
C. 旅行的美好
答案:B
“顺风一日行三日”这句诗表达了:
A. 顺利的重要性
B. 船的速度
C. 朋友的陪伴
答案:A
诗人对旅途的态度是:
A. 消极
B. 无奈
C. 积极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钟惺的诗更加注重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人生的快意。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