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4
江乡涨后指荒郊,木杪鱼罾俯雀巢。
处处葑田催种麦,家家竹瓦代诛茅。
岸容霜老菰蒲秃,水气晴粘草树交。
快舫蚀波才寸许,急湍底复怨舟胶。
在江边的乡村,涨水后指向荒凉的郊野,
树梢上挂着鱼网,俯视着鸟巢。
到处的葑田催促着播种小麦,
家家户户用竹瓦代替了茅草屋顶。
岸边的菰蒲在霜冻中显得苍老枯萎,
水气晴日下,草木交融,粘稠如胶。
快船在波浪中只留下一寸的痕迹,
急湍中又让人怨恨船只的粘滞。
作者介绍:钟惺,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诗词,作品常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现出对乡土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江乡的生活场景,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变化的观察。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乡涨水后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宁静又略显荒凉的乡村生活中。开篇即以“江乡涨后”引入,暗示水位上涨后带来的变化。随着水涨,原本宁静的乡村变得有些荒凉,树顶的鱼网和鸟巢映照出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状态。接着,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呈现出田园的生活气息:田地里忙碌的农民催促播种,家家户户的竹瓦屋顶替代了茅草,显示出一种逐渐向现代化转变的生活状态。
而后半段则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岸边的菰蒲因霜冻而显得苍老,水气与草树交融,形成了一幅清新而又略显沉重的画面。最后的几句,诗人用“快舫蚀波才寸许,急湍底复怨舟胶”表达了一种对船只在急流中的无奈与怨恨,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对其的渺小。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江乡的自然美景,也透出诗人对乡土生活的深情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与生活变迁的交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江乡自然景色与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体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江乡涨后”指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A. 河水干涸
B. 江水上涨
C. 江边农田丰收
“快舫蚀波才寸许”中“蚀波”指的是什么?
A. 船只在波浪中的痕迹
B. 波浪的强烈
C. 船只的速度
诗中提到的“竹瓦”替代了什么材料?
A. 砖瓦
B. 茅草
C. 木板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