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2:59
郑公挽辞
作者: 韩维 〔宋代〕
兼才不废刑名学,
雅意多从翰墨游。
通德门中传旧业,
平蛮记上见佳谋。
朝衣永閟泉台夜,
挽铎犹添梦野秋。
文彩声名今不泯,
郎官君听在鳌头。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公的挽辞。诗人认为郑公不仅兼具多种才能,而且并没有忽略法律与名声的学习;他的雅趣大多来自于书法和诗文的创作。在通德门中,传承着祖辈的学业;在《平蛮记》中,他的谋略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即便是在永閟泉台的夜晚,他的朝服依然显得庄重,而他的钟声也仍然让人梦回秋野。郑公的文采和声名至今未曾消逝,郎官们还在听闻他的光辉事迹。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社会风貌与人情世态,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郑公逝世之际,表现了对其的悼念与敬仰,表达了对其才华和贡献的高度赞赏。
《郑公挽辞》通过对郑公生前才华的回顾,展现了他在法律、文学等多方面的成就。诗的前两句指出,郑公虽然在法律与名声上有建树,但他更注重于文艺的追求,这种对文采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向往一种更为高雅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句子提到郑公在通德门中传承旧业,表明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智慧,更在《平蛮记》中展现了自己的才智,显示出他在政治上也有深邃的见解。
在描写郑公的形象时,诗人以“朝衣永閟泉台夜”来表现郑公的端庄和威严,夜晚的泉台则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暗示其内心的沉稳。最后几句强调了郑公的文采和声名在世间的流传,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遗产的珍视。
整首诗不仅是对郑公的追悼,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和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公的怀念与敬仰,强调了文化与道德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