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5:52
石州慢·春尽用方回韵
作者: 袁荣法 〔近代〕
夕照醺烟,轻飏黦尘,愁共天阔。
才知有酒须浇,莫待无花空折。
逡巡未了,转恨薄倖东风,墙头吹乱荼蘼雪。
和絮扑春衣,似前番时节。
催发。绿波南浦,画舸亭亭,柳阴初别。
直到如今,只是一般痴绝。
寻思无计,纵使会解连环,定难料理柔肠结。
容易近黄昏,又窥人斜月。
夕阳下的烟雾轻轻飘荡,愁苦和天空一同延展。
我才明白有酒就要及时浇灌,
不要等到花谢了再空手而归。
徘徊的心情未曾了结,却恨那薄情的东风,
把墙头的荼蘼花吹得纷纷扬扬。
柔软的絮儿扑在春衣上,仿佛是往昔时节的情景。
催促着,新绿的波光在南浦荡漾,
画舸轻盈地停泊在水边,柳树的阴影初次相别。
直到如今,只是一样的痴狂。
思绪难以理清,即使能解开那连环,
也定然难以处理柔肠百结。
黄昏渐近,又偷偷瞥见斜挂的明月。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参与了新文化运动,推崇个性解放与思想独立,作品多围绕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末,正值花落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本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结束与内心的惆怅。开头的“夕照醺烟”便设定了一个模糊而醉人的氛围,随后诗人转入对春天的感慨,强调了“有酒须浇”的及时行乐哲学,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诗中“墙头吹乱荼蘼雪”的意象,展现了春花的凋零,暗寓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逝去。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由外在的景象描写逐渐深入到内心的感受,最后在“寻思无计”处达到情感的巅峰,显示出对情感的无奈与无力。通过对比春天的美好与黄昏的来临,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手法,例如“墙头吹乱荼蘼雪”中将花瓣比作雪,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及时行乐的哲理和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兴奋
D. 平淡
“墙头吹乱荼蘼雪”中的“荼蘼雪”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活力
B. 生命的无常
C. 春花的凋零
D. 自然的美丽
以下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及时行乐哲学?
A. 夕照醺烟
B. 有酒须浇
C. 柳阴初别
D. 容易近黄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