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秋五首

《感秋五首》

时间: 2025-08-05 13:42:06

诗句

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

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

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

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

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3:42:06

原文展示:

感秋五首
——杨万里

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
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
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
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
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清晨寒冷是可以忍受的,但秋天的夜晚却难以度过。
青灯下我照着书本,眼前的文字仿佛隔着雾霭。
合上书本我独自坐着,心里却无人与我交流。
躺下也无法安睡,起来走动又无处去。
屋角忽然亮起了光,山间的明月照进了庭院。
似乎怜悯我这个孤独的人,深夜里与我相约清晤。
我吟诵着月光也听着,月光转动我也随之而动。
何必再去读书,不如与明月对句。

注释:

  • 可忍:可以忍受。
  • 难度:难以度过。
  • 青灯:青色的灯,指的是昏暗的灯光。
  • 照书册:照亮书本。
  • 如隔雾:像隔着雾一样,形容看不清楚。
  • 掩卷:合上书本。
  • 块然:形容孤独的样子。
  • :光亮。
  • 深夜约清晤:深夜与清风相约。
  •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我吟诵着,明月也在倾听,我和明月一起舞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杨万里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的点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秋季,描写了秋天的冷清与孤独,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诗中展现了作者在深夜独坐时的思绪,表达了对秋夜的苦闷与对明月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感秋五首》通过对秋天早晚的对比,表现出秋季的孤寂和萧条。开头的两句“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直接点出秋天给人带来的寒冷感,尤其是晚上那种无以忍受的孤独和难熬。接着,诗人用“青灯照书册”描绘出自己在昏暗环境中读书的状态,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但也因为环境的因素使得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

“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他虽有书卷相伴,但却没有人可以交流,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的氛围。在“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中,诗人描绘了因孤独而难以入睡的苦恼,起身走动又无处可去,体现出一种无奈与迷茫。

最后两句“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最终选择与明月对话,放下书本,享受与自然的交流。这不仅表达了对秋天夜晚的沉思,也传达出一种超越书本知识的心灵自由,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晓寒可忍:秋天的清晨,即使寒冷也能忍耐。
  2. 秋夕永难度:但夜晚的寒冷却难以熬过。
  3. 青灯照书册:在青色灯光下阅读书本。
  4. 两眼如隔雾:眼前的书本模糊不清,难以看清。
  5. 掩卷却孤坐:合上书本,独自一人坐着。
  6. 块然与谁语:心中烦闷,却没有人可以倾诉。
  7. 倒卧卧不得:躺下也无法入睡。
  8. 起行行无处:起身走动又无处可去。
  9. 屋角忽生明:屋角突然亮起了光亮。
  10. 山月到庭户:明月照进了庭院。
  11. 似怜幽独人:好似怜悯我这个孤独的人。
  12. 深夜约清晤:在深夜与清风相约。
  13. 我吟月解听:我吟诵,月亮也在倾听。
  14. 月转我亦步:月亮转动,我也随之而动。
  15. 何必更读书:何必再去读书呢?
  16. 且与月联句:不如与明月对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眼前情境的模糊与孤独。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表现出月亮与诗人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作者在孤独中对自然的依赖。
  • 对仗: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独特氛围的感受,诗人在孤独中反思生活,最终选择与自然对话,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灯:象征知识与学习,暗示孤独与思考。
  • 书册:代表知识的载体,诗人对书本的依赖。
  • 明月:象征自然的美与诗中的情感寄托,代表诗人与自然的沟通。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青灯与书册反映了文人对学习的执着,而明月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晓寒可忍”中的“寒”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寒冷?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在诗中,诗人选择与谁“联句”? A. 朋友
    B. 明月
    C. 书本
    D. 清风

  3. “掩卷却孤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开心
    B. 孤独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同样借助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与杨万里的孤独感形成对比。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杨万里的诗则集中在对孤独与自然的感受上。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总集》
  • 杨万里传记及相关研究文献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强甫赴漳粹二首 送玉融周医 十叠 怀人 岁晚书事十首 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 友人病痁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绵亭林逸人扁所居室曰藏晖求诗 八十吟十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爿字旁的字 食德 此后 支字旁的字 土壤细流 矜功负胜 文字旁的字 脏心烂肺 乘坚驱良 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斥逐 不好看 草字头的字 转睫 矛字旁的字 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