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9:47
杏花天(豫章重午)
作者:侯置 〔宋代〕
宝钗整鬓双鸾斗。
睡未醒熏风襟袖。
彩丝皓腕宜清昼。
更艾虎衫儿新就。
玉杯共饮菖蒲酒。
愿耐夏宜春厮守。
榴花故意红添皱。
映得人来越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美丽场景,女子梳理着头发,像双鸾一样妩媚。她在熏风中尚未完全醒来,衣袖轻拂。手腕上缠绕着彩丝,适合这晴朗的午后。她新做了一件艾草色的虎衫,正适合这个季节。两人对坐,举杯共饮菖蒲酒,愿意在夏天守着春天的美好。榴花故意染上深红,让人愈加消瘦,似乎映衬出了她心中的忧愁。
作者介绍:侯置,字仲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他的诗风细腻而富有情感,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后,正值夏天的开始,暗含着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依恋。诗中表现的情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
《杏花天(豫章重午)》是一首以清晨和夏日为背景的抒情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宝钗整鬓双鸾斗”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妩媚,设定了一个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睡未醒熏风襟袖”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美感,似乎在唤起读者对夏季清晨的向往。
随着诗句的发展,女子的新衣和饮酒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愉悦。特别是“玉杯共饮菖蒲酒”,不仅体现了端午的传统习俗,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诗的最后两句“榴花故意红添皱。映得人来越瘦。”则暗示了一种无奈和忧愁,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整个诗中,春与夏的交替,快乐与忧愁的碰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这首诗既有美的享受,也有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爱情、生活的美好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宝钗整鬓”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榴花故意红添皱”中的“红”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菖蒲酒”与哪个节日相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