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如梦令》

时间: 2025-05-01 03:22:55

诗句

陌上莺啼绿柳,楼上花飞宝甃。

晴日晚春天,画箧香消豆蔻。

消瘦,消瘦,又是断肠时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55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张婉 〔明代〕

陌上莺啼绿柳,楼上花飞宝甃。
晴日晚春天,画箧香消豆蔻。
消瘦,消瘦,又是断肠时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在路边,黄莺在绿柳间欢唱,楼上的花瓣随风飘落,环境一片生机盎然。然而,晴朗的春日傍晚,香气渐渐消散,似乎豆蔻的芳香已然消失。此时,词人感到心中愁苦,恍若消瘦,正是令人断肠的时刻。

注释:

  • 陌上:指道路旁边。
  • 莺啼:黄莺在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宝甃:指楼上装饰华丽的花朵,形容花瓣如同宝石般美丽。
  • 画箧:用来装香料的箱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豆蔻:一种香料,这里指的是芳香的象征。
  • 消瘦:形容内心的忧愁让人消瘦。

典故解析:

“断肠”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源于古诗词中对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婉,明代女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描写著称。她的作品多体现女性的柔情与智慧。

创作背景:该词作成于春天,正值花开时节,反映了作者对春日美景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张婉的《如梦令》以清新的春景为背景,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开篇的“陌上莺啼绿柳”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轻快的鸟鸣和翠绿的柳树共同构成了春天的气息。然而,随着词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却由欢愉转为忧伤,尤其是“画箧香消豆蔻”一句,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渐渐消逝,令人感到心中一阵苦涩。

结尾部分的“消瘦,消瘦,又是断肠时候”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断肠”不仅仅是对失去的感伤,更是对青春与美好的追忆与惋惜。整首词以春日的美景作为引子,最终映射出内心的愁苦,展现了张婉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陌上莺啼绿柳”描绘了春日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通过声音和色彩的结合,营造出愉悦的氛围。
  • 第二句:“楼上花飞宝甃”使用了对仗的手法,突显春日的美丽,花瓣如同珍宝般飞舞,增添了动感。
  • 第三句:“晴日晚春天”让人感受到光明与温暖,但随之而来的是“画箧香消豆蔻”的转折,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正在逝去。
  • 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总结,表达了失落与愁苦,显示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画箧香消豆蔻”中的“画箧”,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珍贵与脆弱。
  • 对仗:如“莺啼绿柳”和“花飞宝甃”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鸟鸣、花飞等自然描写,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感伤。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青春无常和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 :代表柔情与依依不舍。
  • :象征美好与短暂。
  • 豆蔻:代表青春的芳香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如梦令》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 张婉
    C.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豆蔻”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青春的芳香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消瘦,消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期待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张婉与李清照的作品,两者都表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张婉侧重于春日的景象与内心的愁苦,而李清照则更多关注于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经历,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五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和前韵) 浣溪沙二首 浣溪沙八首 其四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十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节量 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裘马 鬼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凡百一新 比驱 无尽无穷 口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厕足其间 女织男耕 中割 艮字旁的字 齐驾 天上人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