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7:28
忍听遗言事后人,从教鸾镜锁埃尘。香魂暗逐黄泉客,老泪重伤白发亲。千古高风惊薄俗,两行信史在词臣。当时若得为男子,事主临危肯顾身。
忍受着遗留下的话语让后人去听,从而使得凤凰镜子锁住了尘埃。香魂暗中追随黄泉的客人,老泪湿透了白发的亲人。千古的高风让世俗感到惊讶,历史的两行记载在文臣之中。如果当时能够成为男子,是否能在主人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马仕彪,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风格倾向于抒情和议论,常以社会现象为创作主题。
该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妇高风的崇敬与对薄俗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地位的关注。
《咏毕氏节妇》一诗通过高尚的节操与世俗风气的对立,深刻揭示了作者对传统女性美德的赞美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歌开头以“忍听遗言事后人”引入,便营造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暗示着历史的重负与传承的重要性。接着,作者通过“香魂暗逐黄泉客”描绘出一种对亡者的缅怀,表现了对节妇坚贞不屈精神的赞叹。诗中“千古高风惊薄俗”的句子更是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高风亮节的重要性与稀缺性。
而“当时若得为男子,事主临危肯顾身”则是对当时女性地位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如果能够拥有男性的身份,是否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一想法既是对节妇的赞美,也是对社会制度的无奈与不满,显示出诗人对女性地位不平等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鲜明,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现实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与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传统节妇的高风亮节,批判薄俗的世风,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承载了情感,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对理想道德的追求,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诗中提到的“香魂”指的是什么?
A. 逝者的灵魂
B. 美丽的花香
C. 传统的节操
D. 诗人的情感
“千古高风惊薄俗”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世俗的批判
C. 对女性的崇敬
D. 对男性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黄泉”意指?
A. 生命的开始
B. 阴间或死亡
C. 人生的旅程
D. 自然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