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5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53:10
秋日游山寺
作者:王恭 〔明代〕
荒山残日晚,秋思正凄凉。
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
钟声云外远,树色雨中黄。
更与询休辈,焚香坐石床。
在荒凉的山中,夕阳西下,我的秋思愈加凄凉。
野鸟在花径上啼鸣,溪水在竹房旁潺潺流淌。
远处传来的钟声似乎在云外,树木在雨中显得黄灿灿的。
我与友人相聚,焚香静坐在石床上。
“钟声云外远”一句,钟声传得很远,常常与佛教文化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山寺,诗人游历于自然的美景中,受秋日的影响,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哲思。
《秋日游山寺》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孤寂与思考。在“荒山残日晚”中,诗人通过“残晚”这一意象展现了夕阳下的荒凉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秋思正凄凉”,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的景象结合,展示了秋天的悲凉气息。
“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和谐,鸟鸣与流水的声音使诗人感到心灵的宁静。然而,随着“钟声云外远”,诗人又将视线拉回到内心的孤独,钟声的远离象征着人与世俗的隔离,仿佛在提醒诗人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最后两句“更与询休辈,焚香坐石床”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焚香的动作既是对佛教的敬仰,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石床”则象征着一种简朴与真实,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本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哲思,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残晚”意指:
A. 早晨
B. 傍晚
C. 正午
D. 午夜
“钟声云外远”的意思是:
A. 钟声在附近
B. 钟声很远
C. 没有钟声
D. 钟声在树下
诗中表现秋天的意象有:
A. 绿树成荫
B. 鸟鸣花香
C. 树色雨中黄
D. 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