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38
春来秋往何时了。
心事知多少。
深深庭院悄无人。
独自行来独坐若为情。
双旌声势虽云贵。
终是谁存济。
今宵已幸得人言。
拟待劳烦神女下巫山。
春天来了,秋天又将过去,这样的循环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呢?我心中有多少烦恼,谁能知道呢?那深深的庭院里静悄悄无人,我独自一人走来又坐下,这样的情感又是为何呢?虽然双旌的声势显得富贵,但最终又是谁来维持这个盛景呢?今夜我已幸得听到人言,打算劳烦那位神女下巫山来助我。
崔木,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展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典故与意象。
此诗创作于春秋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切体验和对情感寄托的渴望。
《虞美人·春来秋往何时了》是一首充满了感伤与思考的词作。开篇以“春来秋往何时了”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困惑。春秋交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而诗人却在其中感到一种深刻的孤独。接下来的“心事知多少”道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诉说着无处倾诉的烦恼与忧虑。
“深深庭院悄无人”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庭院的静谧与无人,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沉重。独自一人,既是身体的孤独,也是心灵的孤独。这里的“独坐若为情”揭示了思念与情感的纠结,似乎在追忆过去的某段情感。
而“双旌声势虽云贵”则是对外界盛况的反思,虽然看似繁华,但在内心的孤寂对比中,却显得苍白无力。“终是谁存济”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最终支撑这一切的究竟是谁?
结尾“今宵已幸得人言,拟待劳烦神女下巫山”,则是对未来的期盼,欲借助神灵的力量来解脱这一切烦恼,体现出一种渴望与期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与爱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春来秋往”的意思是:
A. 春天和秋天的交替
B. 春天来了,秋天也来了
C. 生活的忙碌
D. 时光的流逝
“独自行来独坐若为情”中的“独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孤独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