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4:45
西江月
仇远 〔宋代〕
漠漠河桥柳外,愔愔门巷镫初。
笙歌饮散醉相扶。明月伴人归去。
娃馆深藏云木,女墙斜掠烟芜。
水天空阔见西湖。鹤立夜寒多处。
在朦胧的河桥柳树之外,初升的灯笼在安静的街巷中闪烁。
笙歌声中,醉酒的朋友相互搀扶,明月伴着人们归去。
娃娃馆深藏在云木之间,女墙斜斜地掠过烟雾。
水天一色,遥望西湖,鹤立在夜寒的多处。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明月”、“西湖”等意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仇远,字景初,号白沙,宋代诗人。仇远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和人情景象,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之美和生活的情趣。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常聚集在江南水乡,描绘自然与人文之美。诗歌表现了作者在美丽的夜晚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西江月》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作者对夜晚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的开头通过“漠漠河桥柳外,愔愔门巷镫初”勾勒出一个朦胧而宁静的夜晚,柳树轻拂,灯光初上,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接下来的“笙歌饮散醉相扶”描绘了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音乐与酒精交织,醉意朦胧之中,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温情与关怀。
“明月伴人归去”一句,明月作为自然的象征,不仅是夜晚的陪伴者,更是情感的寄托,伴随人们归家的路途,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这份宁静与美好。诗中“娃馆深藏云木”与“女墙斜掠烟芜”的意象,既有空间的层次感,又暗含了对女性的柔美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温婉。
最后的“水天空阔见西湖,鹤立夜寒多处”则将视野拓展至广阔的西湖,水天一色,视觉与心理的远景交融,鹤立于夜寒之中,增添了孤独却又高雅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引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夜晚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感悟。
诗中“漠漠河桥柳外”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晰的河流
B. 朦胧的柳树
C. 复杂的建筑
“明月伴人归去”中的“明月”代表什么?
A. 朋友
B. 归途的引导
C. 夜晚的孤独
诗中提到的“娃馆”指什么?
A. 男子的房间
B. 女子的居所
C. 酒馆
“月夜忆舍弟”与《西江月》同样描绘了明月的意象,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西江月》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欢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