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6:23
《古诗四首呈刘行简给事丈》 ——庞谦孺〔宋代〕
一室守丘壑,四海无遐想。
乐此邻里欢,坐阅草木长。
燕寝北窗下,枕几遂俯仰。
清风动柴荆,白日照穷巷。
接目有佳色,到耳无惊响。
乐哉心迹安,庶保神气养。
百年茅檐旧,邈矣千载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独守一室,心无杂念,乐于与邻里欢聚,静坐于草木之间,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坐在北窗下,枕着桌子,时而仰望,时而低头,静享清风拂动柴荆,阳光洒在小巷中,眼前是美丽的风景,耳边是宁静的环境。内心的安宁让人感到快乐,这样的生活能够养生养气。诗人回首百年,感叹这份宁静与悠远,仿佛穿越千年。
庞谦孺,宋代诗人,性情洒脱,崇尚自然,提倡田园生活,作品多反映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宋代社会普遍追求安稳的生活,诗人以此诗歌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人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前四句以“守丘壑”和“无遐想”开篇,描绘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诗人乐于与邻里相处,表现出一种人际间的和谐与温暖。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北窗下的静谧时光,清风拂动,阳光洒落,构建出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诗中“接目有佳色,到耳无惊响”更是强调了这种安静的美,内心的宁静成为生活的真正追求。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百年茅檐旧”感慨时光的流逝,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对生命的思索。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渗透着对生命本质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燕寝”指的是:
A. 在家中安睡
B. 在外游玩
C. 在田野工作
D. 在山上静坐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恬淡自适
C. 忧心忡忡
D. 追逐权力
诗中提到的“清风动柴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快乐
C. 宁静
D. 忐忑
答案:1. A 2. B 3. C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但庞谦孺的诗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两者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