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时间: 2025-07-29 08:33:48

诗句

义重师匡。

业贵虚受。

襄野顺风。

西河杜帚。

表迹亏光。

降情回首。

道御百灵。

神行万有。

尊学尚矣。

继列传徽。

旗章或舛。

兹道莫违。

自堂及室。

异轸同归。

洋洋圣范。

楚楚儒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8:33:48

原文展示: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义重师匡。业贵虚受。
襄野顺风。西河杜帚。
表迹亏光。降情回首。
道御百灵。神行万有。
尊学尚矣。继列传徽。
旗章或舛。兹道莫违。
自堂及室。异轸同归。
洋洋圣范。楚楚儒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师长和学业的重视,强调知识的价值在于谦虚受教。描绘了顺风而行的畅快和西河的清洁,反映出表面的光辉和内心的追求。诗中提到道德和灵性的追求,尊重学问,承载着历史的传承。即使旗帜和章法有所偏差,但应遵循道义。无论是堂屋还是室内,大家都应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展现出一种宽广的圣洁范式和儒雅的风范。

注释:

  • 义重师匡:强调师长的重要性和义德;
  • 业贵虚受:学业的珍贵在于谦虚接受;
  • 襄野顺风:顺风行船,形象地表达顺利;
  • 西河杜帚:西河的清洁,象征着环境的纯净;
  • 表迹亏光:表面的光辉有时不足以真实,需内外一致;
  • 降情回首:反思自身的情感和经历;
  • 道御百灵:追求道德,驾驭万物的灵性;
  • 尊学尚矣:尊重学问,重视学习;
  • 继列传徽:延续前人的光辉和传承;
  • 旗章或舛:可能有偏差的规则和传统;
  • 洋洋圣范:宽广之圣洁范式;
  • 楚楚儒衣:儒雅的风范,形象地展现出文化的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朝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以其诗文华美、情感真挚闻名,是当时重要的文人之一。他在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在五言诗、乐府诗方面成就显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时代。诗中通过对宴会的描写,表达了对教育、德行的重视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沈约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诗中所提到的“义重师匡”和“业贵虚受”,不仅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崇尚。沈约在字句之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

诗中“襄野顺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顺利通达的情景,体现出诗人对美好前景的向往。而“表迹亏光”则让人反思,表面的光辉并不代表一切,内心的真实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在最后几句中,沈约强调了道德、学问的传承,体现出他对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义重师匡:表达对师者的尊重,师者的义德重于一切。
  2. 业贵虚受:强调谦虚学习的重要性,学业的价值在于虚心接受。
  3. 襄野顺风:顺风而行,比喻顺利和畅快的境地。
  4. 西河杜帚:西河的清洁象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5. 表迹亏光:表面光辉与内心真实的反差,提醒人们追求内在修养。
  6. 降情回首:反思自我情感与经历,追溯内心的真实。
  7. 道御百灵:追求道德与灵性,驾驭万物的能力。
  8. 尊学尚矣:重视学问,强调知识的崇高地位。
  9. 继列传徽:延续历史的光辉,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10. 旗章或舛:即使规则有误,也应坚持正道。
  11. 自堂及室:无论在何处,都应朝着同一目标努力。
  12. 洋洋圣范:展现出宽广、庄重的风范。
  13. 楚楚儒衣:体现出儒雅文化的气质和修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义重师匡”与“业贵虚受”,形成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以自然现象(如顺风)比喻人生的顺利与畅快。
  • 象征:西河的清洁象征内心的纯净,体现出内外一致的价值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师德、道德修养的强调,表现出沈约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匡:象征着知识的引导者;
  • 顺风:象征着顺利和畅通;
  • 西河:象征着清澈和纯净;
  • :象征着道德和真理;
  • 儒衣:象征着儒雅的风范与文化气质。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教育、道德等深刻的思考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强调的学习态度是什么?

    • A. 骄傲自满
    • B. 虚心接受
    • C. 不屑一顾
  2. “襄野顺风”中的“顺风”象征什么?

    • A. 不顺利
    • B. 顺利与畅快
    • C. 风暴
  3. 诗中提到的“道”指的是什么?

    • A. 地理方向
    • B. 道德与真理
    • C. 交通规则

答案

  1. B. 虚心接受
  2. B. 顺利与畅快
  3. B. 道德与真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沈约的《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强调了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沈约更多地关注于教育和修养,而李白则强调人生的豪情与纵情。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人生和理想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的深度各有不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国王朵儿只就国 送閤 有怀玉文堂 送孙士元越州经历 送唐子华嘉兴照磨 秋雨夜坐 下陵 孝庙挽词 过卢沟桥 何舍人馆中对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包含呿的词语有哪些 花须蝶芒 文深网密 建之底的字 骄溢 竖心旁的字 至诚如神 觉卧 肆言无惮 屋结尾的成语 俊颖 济时行道 包含嘘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夏威夷群岛 福胙 卝字旁的字 包含辨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