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卢沟桥

《过卢沟桥》

时间: 2025-05-07 23:32:33

诗句

野适意自惬,逢春更可怜。

弄黄初试柳,破碧已分泉。

马足腾晴雾,鸡声隔午烟。

翠华巡幸日,驰道直如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2:33

原文展示:

过卢沟桥
作者: 陆深 〔明代〕

野适意自惬,逢春更可怜。
弄黄初试柳,破碧已分泉。
马足腾晴雾,鸡声隔午烟。
翠华巡幸日,驰道直如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感到心情愉悦,春天的景色更让人怜惜。春天里,刚刚发芽的柳树黄绿相间,清澈的泉水在阳光下流淌。马蹄在晨雾中腾跃,鸡鸣声在午后的烟雾中传来。皇帝巡游的日子,路面笔直如弦,象征着繁华盛世。


注释:

逐句解释:

  1. “野适意自惬”:在野外悠然自得,心情自然愉快。
  2. “逢春更可怜”:遇到春天的景色,使人更加怜惜。
  3. “弄黄初试柳”:刚刚发芽的柳树,黄绿色的芽儿在春风中摇曳。
  4. “破碧已分泉”:清澈的泉水在阳光下流淌,打破了春天的静谧。
  5. “马足腾晴雾”:马蹄在晨雾中跳跃,显得生机勃勃。
  6. “鸡声隔午烟”:鸡鸣声在午后的烟雾中传来,营造了一种宁静的乡村气氛。
  7. “翠华巡幸日”:指皇帝出巡的日子,象征着盛世的繁华。
  8. “驰道直如弦”:道路笔直,像弦一样,象征着速度与畅通。

典故解析:

  • “翠华”:常用来指代皇帝或皇帝的车队,象征权威和荣耀。
  • “巡幸”:指皇帝出游,古代帝王常常出巡以视察民情和自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深,明代诗人,生于明代中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过卢沟桥》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过卢沟桥》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蕴含着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满足。诗的开头“野适意自惬,逢春更可怜”便展现了诗人在春日享受自然的愉悦心情。接着,通过“弄黄初试柳,破碧已分泉”的描写,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诗中不仅有自然风光的描绘,更巧妙地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马足腾晴雾,鸡声隔午烟”一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的宁静与生动,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最后两句“翠华巡幸日,驰道直如弦”则将视野转向了皇权与国家的繁荣,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个人的欢愉,又有国家的安宁。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适意自惬”——表达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2. “逢春更可怜”——春天的美好让人更加怜惜。
  3. “弄黄初试柳”——描绘春天新绿的柳树。
  4. “破碧已分泉”——清泉流淌,象征春天的生机。
  5. “马足腾晴雾”——马蹄跑动,生动的描绘了春日的活力。
  6. “鸡声隔午烟”——鸡鸣声与烟雾交织,营造宁静的乡村生活。
  7. “翠华巡幸日”——象征皇权的繁荣。
  8. “驰道直如弦”——形象地描绘了道路的笔直,象征顺畅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驰道直如弦”将道路比作弦,形象生动。
  • 拟人:春天的柳树被赋予了活泼的形象。
  • 对仗:“马足腾晴雾,鸡声隔午烟”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热爱,传达出对理想生活与社会安宁的向往。通过描绘田园的宁静与繁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2. ——象征清澈与甜美的生活。
  3. ——象征活力与自由。
  4. ——象征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简单。
  5. 翠华——象征权力与繁荣。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更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卢沟桥》的作者是谁?

    • A) 陆深
    • B) 李白
    • C) 杜甫
  2. 诗中“马足腾晴雾”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孤独
    • B) 生机
    • C) 悲伤
  3. “翠华巡幸日”中的“翠华”指代什么?

    • A) 乡村
    • B) 皇帝
    • C) 自然

答案:

  1. A) 陆深
  2. B) 生机
  3. B) 皇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陆深的《过卢沟桥》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陆深则侧重于个人的愉悦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过卢沟桥》的诗意和文化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 村居初夏 木兰花慢 木兰花 其十 牦牛河谷 木兰花 木兰花慢 旧京移菊,憔悴可怜,感赋。 木兰花慢 送李公敏 木兰花慢 挽迪生 木兰花慢三首 其二 木兰花令 其六 寄松之 木兰花 连日苦暑,得雨喜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鬯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自知而不自见 卤字旁的字 欺世罔俗 亠字旁的字 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众父父 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放羊 窘态 整纷剔蠹 铁册 虫臂拒辙 绣丸 率由旧章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