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4:56
山林曾是身由身,岂合区区入世尘。
萧散未能忘故态,优游聊喜及时春。
闲中浊酒偏亲我,同外飞花欲趁人。
多谢鸣鸠催对雨,坐惭无术粒斯民。
曾几何时,我在山林中自由自在,怎能屈从于世俗的纷扰呢?
虽说心境清闲,但仍难以忘却往日的习惯,如今闲适的生活让我欢喜于这春天的时光。
在悠闲的时光里,浊酒似乎特别亲近我,外面的飞花也似乎要追赶着人们。
多亏了鸣鸠的叫声催促着我迎接春雨,坐在这里让我感到无能为力,无法帮助这些百姓。
韩维,字景和,号岑舸,宋代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东禅院坐上作》创作于诗人隐居于东禅院时,表达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开篇即以“山林”引入,暗示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强调隐居生活的自由与宁静。诗人在“岂合区区入世尘”中表达了对世俗琐事的拒绝,表明他宁愿独自享受山林的清幽,也不愿被尘世的纷扰所困扰。
“萧散未能忘故态,优游聊喜及时春。”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缅怀,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春天的喜悦。通过“闲中浊酒偏亲我”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在闲适的环境中,浊酒成了他最亲近的伴侣,这种生活状态让他感到舒适与自在。
最后两句“多谢鸣鸠催对雨,坐惭无术粒斯民”则将诗人的情感拉回到世俗,他感激鸣鸠的叫声催促春雨,却又感到无能为力,无法帮助那些生活在困苦中的百姓。整首诗在自然与人世之间寻求平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淡泊,以及对民生的关心,展示了一种既超脱又沉思的生活态度。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什么?
A. 热衷参与
B. 选择淡泊
C. 不在意
“闲中浊酒偏亲我”中的“浊酒”象征什么?
A. 贫穷
B. 亲近的朋友
C. 轻松自在的生活
诗中鸣鸠的作用是什么?
A. 启示春天的到来
B. 传达悲伤
C. 代表喧闹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东禅院坐上作》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