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徐宰斋宿学宫

《次韵徐宰斋宿学宫》

时间: 2025-05-01 05:27:42

诗句

孔堂雨宿盍儒簪,自与诸儒守诲箴。

白发一经流俗眼,青山千古圣贤心。

夜窗灯冷书如堵,春草坛荒杏满林。

想得梦回科斗壁,隐然丝竹尚遗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7:42

原文展示

次韵徐宰斋宿学宫
作者: 方岳 〔宋代〕

孔堂雨宿盍儒簪,自与诸儒守诲箴。
白发一经流俗眼,青山千古圣贤心。
夜窗灯冷书如堵,春草坛荒杏满林。
想得梦回科斗壁,隐然丝竹尚遗音。

白话文翻译

在孔子的学堂里,我在雨中留宿,身边与诸位儒者一起坚守教诲的箴言。
白发已白,经历了世俗的眼光,心中却依然怀有青山般的圣贤理想。
夜晚窗外寒冷的灯光下,书本像墙壁一样堆积,春天的草在坛上荒芜,杏树却满林盛开。
想起梦中回到科举的壁上,隐隐约约听见丝竹的乐音。

注释

逐句解释:

  1. 孔堂雨宿盍儒簪:在孔子的学堂中,雨夜中宿留,何必佩戴儒者的簪子。
  2. 自与诸儒守诲箴:我和其他儒者一起坚守教诲的箴言。
  3. 白发一经流俗眼:白发已生,经历了世俗的目光。
  4. 青山千古圣贤心:心中仍旧怀有如青山般的圣贤理想,历久弥新。
  5. 夜窗灯冷书如堵:夜晚窗外寒冷,书本堆积如墙。
  6. 春草坛荒杏满林:春草长满坛地,杏花在林中盛开。
  7. 想得梦回科斗壁:想起梦中回到科举的壁上。
  8. 隐然丝竹尚遗音:隐隐约约听见丝竹的乐音,似乎还在回响。

典故解析:

  • 孔堂: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堂,象征着儒家文化的传承。
  • 科斗: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代表着读书人追求功名的渴望。
  • 丝竹:古代乐器,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岳,号岐阳,晚号静庵。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在学堂宿夜之时,表达了他对儒家教义的坚守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孔堂雨宿”开篇,设定了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环境,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儒家文化氛围的空间。诗人借宿在孔子的学堂,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情感,雨夜的沉静让他思绪万千。第二句“自与诸儒守诲箴”表现出诗人对于儒家教义的坚持,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白发”和“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即使在流俗眼中已无所作为,心中依然怀有理想与信念的坚持。夜晚的“灯冷书如堵”则生动地描绘出了书籍的堆积与孤独的学习状态,暗示着知识的积累与精神的追求。

最后两句“想得梦回科斗壁,隐然丝竹尚遗音”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怀旧与理想的情感,科举是古代读书人追求名利的途径,丝竹的乐声则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象征,似乎在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继续追求理想与知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第一联通过环境描写引入主题,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第二联通过对比,表现出在流俗眼中被忽视的理想与追求。
  3. 第三联通过书本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学习的艰辛。
  4. 第四联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一经流俗眼,青山千古圣贤心”,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比喻:书本比作墙,形象地表达了知识的沉重与积累的艰辛。
  • 象征:杏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丝竹音乐象征文化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理想的坚持,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识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堂:象征儒家文化的殿堂,代表知识的源泉。
  • :象征着清洗与滋润,寓意着心灵的净化。
  • 白发:象征经历与智慧,也暗示人生的无奈与遗憾。
  • 青山:象征着永恒的理想与信念。
  • :象征知识的光明,照亮追求的道路。
  • 丝竹:象征着文化和艺术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方岳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孔堂”指的是?
    a. 一座寺庙
    b. 孔子创立的学堂
    c. 一处风景名胜

  3. “白发一经流俗眼”中,“流俗眼”意指什么?
    a. 世俗的看法
    b. 朋友的眼光
    c. 自然的观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次韵徐宰斋宿学宫》与王维的《鸟鸣涧》,同样采用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理想与知识的追求,而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七 菩萨蛮 菩萨蛮 代于生答伯通仍用前韵 菩萨蛮 其三十二 菩萨蛮 灵严岚翠 菩萨蛮 寄怀撷芬二妹即和原韵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 簪茉莉美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邹子 抵达 直扑无华 食字旁的字 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悲歌慷慨 精兵勇将 推命 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本来面目 魚字旁的字 谷都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气舆 克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不耻最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