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7:42
次韵徐宰斋宿学宫
作者: 方岳 〔宋代〕
孔堂雨宿盍儒簪,自与诸儒守诲箴。
白发一经流俗眼,青山千古圣贤心。
夜窗灯冷书如堵,春草坛荒杏满林。
想得梦回科斗壁,隐然丝竹尚遗音。
在孔子的学堂里,我在雨中留宿,身边与诸位儒者一起坚守教诲的箴言。
白发已白,经历了世俗的眼光,心中却依然怀有青山般的圣贤理想。
夜晚窗外寒冷的灯光下,书本像墙壁一样堆积,春天的草在坛上荒芜,杏树却满林盛开。
想起梦中回到科举的壁上,隐隐约约听见丝竹的乐音。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岳,号岐阳,晚号静庵。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在学堂宿夜之时,表达了他对儒家教义的坚守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孔堂雨宿”开篇,设定了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环境,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儒家文化氛围的空间。诗人借宿在孔子的学堂,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情感,雨夜的沉静让他思绪万千。第二句“自与诸儒守诲箴”表现出诗人对于儒家教义的坚持,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白发”和“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即使在流俗眼中已无所作为,心中依然怀有理想与信念的坚持。夜晚的“灯冷书如堵”则生动地描绘出了书籍的堆积与孤独的学习状态,暗示着知识的积累与精神的追求。
最后两句“想得梦回科斗壁,隐然丝竹尚遗音”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怀旧与理想的情感,科举是古代读书人追求名利的途径,丝竹的乐声则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象征,似乎在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继续追求理想与知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理想的坚持,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识的渴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方岳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孔堂”指的是?
a. 一座寺庙
b. 孔子创立的学堂
c. 一处风景名胜
“白发一经流俗眼”中,“流俗眼”意指什么?
a. 世俗的看法
b. 朋友的眼光
c. 自然的观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